《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梳理

2024-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雨_

今天晚上阅读了《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一节《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首先提出观点“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要理解这个观点,就要明白阅读教学中“课文”的特性。

第一个特性: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有一句总结语需要明确:“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对象,就是“这一篇”特定的课文;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中与独特认知情感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第二个特性: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作者说,因为有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所以就有可能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怎么解决?决定性因素是阅读过程中的阅读行为。于是就有了两个学习任务:

一是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二是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方法。

有了合适的方法就能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大点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文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任务包含两个方面: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设计阶段,建立链接包括两个主要事项:

1.找准链接的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要确定这一点,又要弄清楚学情和研读课文。关注学情,主要分析学生在教学之前的阅读状况。哪些地方是可以理解的,哪些地方是理解不了的。理解不了的地方就是链接点,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教师的教学内容。

研读课文时要明确这一特定的文本,最要紧的是什么地方?文本的关键点在哪里?或者说这一特定文本的特质何在?发现了关键点,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才能获得与课文相一致的理解和感受?

2.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进程,包括学习方式的运用。阅读教学设计的主要事项就是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

第四大点是:阅读教学的原则

(1)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始终都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理解和感受。这里又要明确两点:一是学生在阅读。阅读教学不是语文教师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这一点是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正在做的事情。二是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课后需要反思的地方。可是现实是大多数教师就这样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学,至于是否有变化没有思考过。反正检测的手段是考试。

(2)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是“这一篇”课文;学生要获得的,是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要把握三点:一是阅读教学以课文的理解、感受为界。也就是说要以对课本的理解为本,不能过多发表与课文相关连的其他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一点也是一些教师常会犯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二是凡是作者要表达的,在文本中已经表达了。作者认为,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其中思想感情就好了,不需要过多的使用其他的媒介来延展理解。这更是现在课堂上所能看到的,特别是公开课上,声光电齐上阵。让人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甚至会忘记真实的文本是什么了。三是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来自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作者强调尤其要强化阅读结果的“可被接受”,强化阅读结果和阅读方法的一致性。这一点其实我不是特别理解。需要慢慢消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