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美美一锅粥,谁解其中味?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因懂得

早餐喝粥还是吃牛奶鸡蛋?

这居然也成了问题。

小时候对粥的认知就是等同于稀饭,父母一大早把米饭兑水,烧的半粘不稠的焐在煤炉上,便去上班了,那时候稀饭的标配是榨菜,有时候也会客串些水饺、烧卖、包子、油条、烧饼......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白粥都是美食。

后来在广州出差,每天早上都是要喝粥的,广州人喝粥,讲究,花样也多,一个星期喝下来居然没有重样的,皮蛋瘦肉粥、莲子排骨粥、红枣糯米粥、香菇鱿鱼粥......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粥是可以这样喝的。

潮汕广东一带在吃粥上无疑是得了祖宗真传且很好继承的,粥的起源是远古时期的中原地区,最早的历史记载是:黄帝始烹谷为粥。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被证明用来煮流质食物,那时候还没有主副食和饭菜的概念,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古人把菜、果子、鱼、肉、稻米......各种食料一股脑煮一起用木棒搅动的情景,现在看这咋像是在喂猪呢?一种不厚道的感觉油然而生了。在新石器时代,就是这种饮食方式告别了生吞活剥的原始生活,开启了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单从粥字的演变,也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充满了敬佩。

几千年来,喝粥俨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粥不仅可当饭食,也能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火齐粥”治齐王病的故事,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本草纲目》也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粥在国人的饮食方式中是最接近大众的。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能有碗粥喝绝对可以乐天安命了。苏东坡在食粥后写下了“深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的好评。陆游也曾作《粥食》一首,“只将食粥致神仙”来为粥点赞。《红楼梦》里描写的粥品有近十种,是书里出现最多的一种美食了。每遇灾劫之年,粥也是开仓赈粮的主角,施舍一口粥便是救了一条命啊。

喝粥养人也可养志。宋代,范仲淹家贫,他每日煮一大锅粥,经一夜凝固之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再撇一些菜末和粥当餐吃。有个官员儿子和他是同学,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被范仲淹丢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那人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贫,才送来这些吃的,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呢?”

这便是“划粥断齑”这个成语故事的由来。

祖祖辈辈喝惯了粥,如今信息时代,工业文明发达,一日三餐的品种变化也多了起来。

最近,张文宏医生倡议大家多吃牛奶鸡蛋,不要喝粥的报道火了。这类涉及东西方比较的话题,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西学和传统一直在争论中碰撞融合,激进如鲁迅说的: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任何对双方的片面理解都是有害无益的。

西式饮食是以牛奶鸡蛋,牛排面包为主的。畜牧业的发达,广泛的小麦种植和生存上的地理气候环境,成为这种饮食结构的基础。工业革命前,西方落后于中国,直到中世纪,西方人在用餐前都必须进行祷告仪式,除了感恩之外,还有感叹收获的来之不易。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成倍提高,极大的丰富了物质供给,以至于在经济危机中牛奶被成吨成吨的倒弃也不会感到可惜。

工业革命也使科学研究得到空前的发展。蛋白质被证明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牛奶鸡蛋被证明可以充分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粥的营养被历史证明了,牛奶鸡蛋的价值也被科学确认了。粥可以和任何食材一起煮,一锅粥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饮食上。牛奶蛋花小米粥,相信也是一道中西合璧营养丰富的美餐,透着文字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粥香味。

张医生说这番话,其实本意是要大家尤其是孩子们,在疫情期间多增加营养多进行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别舍不得吃牛奶鸡蛋,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说一下,喜欢张医生的敢说敢为,说者本无意,听者需有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