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牛奶可乐经济学》

2017-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火慢炖渺小

1.机会成本。

最近看了万能的大熊的《格局逆袭》,他是做微信朋友圈挺有一手的,自己也是尝试过很多种不同的职业,所以称自己为“万能的大熊”。

他谈到过一种思想,就是年轻的时候尽量还是多给自己的职业或者人生多做一些积累的事情,而不是赚快钱。什么属于赚快钱?淘宝,代购等。因为你的人脉、社会经验并没有过多的做积累,很可能当你习惯赚这种快钱之后就不会再踏实的去做一些“熬出来的工作了”。

他也说过,有的人年轻的时候混的比较好;但是,或许这阵红利的风气过了,就一蹶不振,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哪一行当。甚至,有一些人为什么在自己做过生意之后,以后就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做生意了?就是因为,已经无法在回到从前的那种心态了。

太大的东西我说不上,毕竟我也只有积少成多的可能性。

当你选择了红玫瑰,就必须放弃白玫瑰。机会成本就是这个意思。

2.成长曲线。

其实这个我更想说说我最近已经过去的二级建造师的考试。我是增项,只考一门市政的实务,自己给自己留了40天的时间来准备。

前期一个小时看书或许也就20-30面吧,到考试前2天,看完一本书(300面)已经在4小时里面了。这里面其实就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起步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肯定慢;中途会遇到感觉又那么一回事了,却又不牢固;再到后期,就觉得这个很熟悉了,有种功力暴增的感觉。

虽然10000小时有不靠谱的地方,但是他本身还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之前也是看过胜和待间的《白骨精学习法》里面就谈到她考取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以及其他的一些行业中的顶尖考试,她就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小时制度。  我这次二建考试,我用了近190个小时来学习通过这个考试。(自己预估了一下,应该可以稳定通过考试的,9月底出成绩,到时候来验证了。)

我的书看了至少5遍,视频部分看了5-6遍,刚开始是全部看,后期就是针对薄弱环节来学习。

这就是我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在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路上。

始终相信,同样的时间走得远比走的快更有意义。  有的人25岁大发了,却死在了50岁;有的人70岁才当上总统,90岁还可以笑看生活。

做你的选择,承担你的后果。

3.折扣门槛。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话很空,理不糙。

想到一些为读电子书和纸质书的朋友的讨论。说实在的,你习惯看什么就看什么,这没有什么好统一答案的;哪怕你不同时期不同时间段混合搭配着看都行。至于你有钱买没地方放那又是一回事,没钱买却又想看(这种一般多数是没看的)嚷嚷的,说实在的,听这种对话挺浪费时间的。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是最终检验的就一条,就是你看了书没有。想节约钱,可以去大图书馆;就怕又没钱,想看,又说自己没时间去图书馆的,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嘛。

当你在意这一点商品折扣的时候,那就在意吧,肯定你的时间多出来也不是用来发展自己的,而是想着另外的办法去消磨它。

也或许,这只是你在没钱,不够了解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才会这样;可是你不会一辈子这样,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这样的状态了,记得在折扣面前要选择比折扣更重要的东西。

李曼就谈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