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一切不美好
送一轮明月给他
作者:林清玄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不能送明月给那个小偷,使他感到遗憾,因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的最美丽的东西。不过,从禅师的口中说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实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净的本体。
从古以来,禅宗大德都用月亮来象征一个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温柔的缘故。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一轮明月,向来就是禅者努力的目标。在禅师的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定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在一个人能真诚流露的时候,连明月也可以送给别人,对方也真的收得到。
我们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此所以禅师说:“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是真正人格的馨香,使小偷感到惭愧,受到映照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文有删节,根据阅读习惯略有改动
在暑期的兼职中,每天挤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因为在列车开往的前几个站,上地铁还算容易。再后,每个站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是拥挤,小个子的我被挤得动弹不得,偶尔列车一动整个人直接被甩向旁边的人,要不是别人硬生生压着我,仿佛一大块石头压着我喘不过息。用尽全身力气在抵挡着别人以防撞上旁边的人。
每次撞上早晚高峰的地铁,就怀着上战场的心情,为自己打赢这场战争做好准备。或许只是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吧。一站一站地掠过..看向窗外,看着还算有序地排着队一列列的人,像是等待着上刑。明知道这场战争非常地艰难,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挤上去。
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我们时常会碰到乘客因拥挤而闹矛盾的场景。轻则对骂几句;严重了,手脚相向。 不知道事情过后,当事人是否会懊悔:不过就是被挤或者被踩了一下而已,何必呢?心头火气那片刻的“没忍住”,导致了一场争吵,甚至影响了一天的心情。
如果互相体谅一下,这些完全都可以避免。 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难免有“没忍住”的时候,可能会犯错,可能会与别人发生冲突。在那些瞬间里,我们就是一时被杂念蒙住了心性。
禅师送给小偷的,不是一件外衣,也不是一轮明月,而是愿意谅解他,帮助他的真诚的心。我们或许无法拥有禅师那样的境界,可以用心中的明月照亮世人。但至少,我们可以与他人相处时,尽量保有一分善意。
事实上,宽恕他人,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成全。
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这样说:“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你。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把跟别人的过节记在心上,念念不忘,无异于惩罚自己。 其实,也无需讲什么道理。谁人不知宽容是美德,不过知易行难罢了。能谅解的就谅解,不能谅解的,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