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春联习俗的由来?贴春联起于何时?
2018-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郑衡阳
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可见,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也就是所谓的镇鬼灵符。后来,人们便延续了这种风俗。
桃符开始演变成春联,源起于五代十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后蜀主孟昶曾经令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张逊写完后,蜀主一看,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但是此时,文献里并没有出现“春联”的字样,人们依然称之为桃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保留着挂桃符的习俗。宋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足见新年悬挂桃符,已经风行。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便将厚重的桃木板换成了轻便的红纸张。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
过了大年三十,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道贺。据说,这一习俗源于一种怪兽。相传,古代有种人面独腿的怪兽,叫做“年”,每到除夕都要出来兴风作浪。到了三十这天,家家紧闭门窗,围坐在丰盛的年夜饭前,互相打气壮胆,祈愿能平安地度过除夕。三十一过,“年”也就离开了。因而,能活过三十,就算闯过了“年”关。到正月初一,侥幸生存下来的人们便互相道喜,庆祝大难不死。后来,春节拜年的习俗也就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