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活出生命的意义》
1.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唯一能活下的办法就是看上去能干活。
2.在死亡频繁发生的战争时期,人开始渐渐变得麻木,对酷刑、这么多无动于衷。当一个人快要死亡的时候,其他的囚徒就会立刻接近那个还没有冰冷的躯体,有人就会拿走他剩下的土豆泥,他的鞋子、上一,甚至只拿到一根细绳的人都会因此沾沾自喜,而快死的人也毫不在意。
3.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内心的伤害会少得很多,他们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为内心的丰富与自由。
4.角色的转变,会改变这个人待人处事的方式与态度,比如头一天晚上还在审讯他们的人第二天有可能就突然换成了一张友善人的面孔。
5.有一样东西你是无法从别人手中夺走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什么是自由呢?即每个人都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当我们放弃了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你会觉得你所有的伤害都是别人造成的,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环境造成的,也就是外境决定了你的心境。作者弗兰克尔则认为,人们在任何环境下,包括在奥斯维辛这样的环境下,你依然有着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6.心里的希望越多,痛苦反倒可能是倍增的。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弗兰克尔从集中营出来后,他就开始研究和发明了意义疗法,主要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寻找生命意义有三个途径:第一个是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帮你找到意义;第二个途径就是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把爱散播出去;第三个叫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7.价值观就是我们前进和生存的心态,你为什么活着,你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还是金钱,是为了孩子还是自己的存在,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比如一个人想获得幸福,一种是因为获得而得到幸福,一种是因为奉献与付出而得到幸福,前者有限,后者无限,因为前者幸福掌握在他人手上,后者幸福则掌握在自己手上。作者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是远大而不是渺小的,是利他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的。研究表明,我们对一个人真正的善心就是让他们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负责任。在孩子的养育上也是如此,父母和祖父母辈总是希望为孩子们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但这种行为过多则在潜意识中否定了孩子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他们也希望对家庭作出贡献,也需要肯定他们的存在是百分百的正确,我们信任他们。让他们亲自完成一件事而获得成就感无比的重要。
8.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我们自己赋予他意义。而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将度过怎样的一生。我们总会经历痛苦、内疚和死亡,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比如因为有了痛苦和烦恼,才想着如何去超越与精进;因为内心愧疚才会忏悔,才会自我完善;因为肉身短暂,所以才会勇敢地承担生命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