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死10分钟,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孩子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头麻麻_39ea

今天和孩子做专注力练习,当时正在玩找颜色的游戏,“yellow yellow is the colour I see… can you find something yellow?”我们找到了黄色玩具狗、黄色环保袋和一只黑黄拼接的玩具冲锋枪。

当他举起枪摁下扳机的瞬间,我“啊”的一声向后倒在了沙发上,一动不动,我碰瓷装死了。

最近非常粘我的孩子有点手足无措,他首先是想推掉责任,不想认为是妈妈倒下是因为他,于是指着我自言自语说:抓住她。

心里可能在默念: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的错。

看我没动,他继续想办法,把一些东西盖到了我身上,纸盒子,粘土做的动植物,都是平时我和他玩的材料。

他可能是想让我起来继续和他玩。看我还不动,又拿着机器人来了,播放着他喜欢的《消防车的歌》,还双手摸着我的脸。

继续不动,然后他离开了。

我观察了一会儿没动静,以为他不理我了,心想这个没良心的…也就自己坐起来。紧接着看到他拿着平板从卧室出来,播放自己喜欢的《宝宝巴士》来救妈妈了,“妈妈,妈妈,你快看!”看到我做起来,他假装镇定地开心着。

他把他喜欢地统统给我,是我误会了他。

最近在看一本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孩子刚好3岁,虽然我知道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要接纳,但是遇到具象问题,我觉察自己会为了接纳而接纳,告诉自己应该接纳,但是心里有点不情愿。

这本书中有理有据有具体案例,与现实生活契合度极高,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里面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一天,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

看到这里,你的想法是不是如下面对话中的妈妈一样呢?

说实话,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场观众也是这么想的。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结果是不是有点意外?开始反思自己就对啦!

成人和孩子是两种思维方式,而成人大部分时候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孩子,甚至都不愿意听孩子的解释,说出来大概率也是不接受不相信。

不得不说我的成长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当我发现我不能给予他更多的时候才开始不断地输入,但是越输入,越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原来的认知那么地局促逼仄。

原来会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纠结于对错是非黑白,而现在发现我要去的并非华山,要“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许随着认知边界的扩充我又会有其它想法,毕竟没有脱离于主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境随心动。

为人父母,静待花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