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走遍中国

微旅行~上海大厦之旅(上海人游上海系列)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9人  行者有疆_8d97

上海大厦,大概没有一个上海人不知道的,但估计真正进去住过或仔细玩过的人不多。它是上海的百年名楼,门前经过无数次,来看过几次展览,喝过咖啡,但没住过,毕竟不爽。

微旅行~上海大厦之旅(上海人游上海系列)

上海大厦是我早就做功课并决心走遍的上海160栋百年历史优秀名楼名宅之一,原名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因拼音首字母B而排名据前,仅次于首字母A的安利大楼,而事实上它在上海历史优秀建筑中的名声也基本对得起这个排名。上世纪50-80年代,上海大厦一直是上海的城市标志,外白渡桥就像她的姐妹,二者并肩构筑了外滩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因此当年旅行袋等都印有它的图片。

2018年处暑后在酒店官网上淘到一个特惠套餐:988元的豪华江景房+双人自助早餐+双人小龙虾主题自助晚餐,减除餐费后净房价只有276元了~哈哈,自己骗骗自己感觉蛮好~于是来逛吃逛吃,权当一次微旅行了。

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外滩建筑群(1906~1937年)保存至今的共有23幢建筑,它们就起自上海大厦至延安东路口的外滩一号。

微旅行~上海大厦之旅(上海人游上海系列)

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外白渡桥北堍,原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口,因此得名百老汇大厦,在外滩的最北端,屹立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汇流处,现在是外滩经典的五星级老牌饭店。可惜没有游泳池,这与我原来以为五星级酒店必须有泳池的观念有悖,但大堂里俨然挂着五星的牌子。

大楼由旧上海最大的房地产集团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公和洋行英国著名设计师弗雷泽设计,近现代主义风格,新仁记、久记等营造厂建筑施工,1930年开工,1934年建成,占地5225平米,建筑面积25000平米,与曾经的上海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同年建成,至今已经85年了。主楼高78.33米,比国际饭店的84米略低了一点,曾是远东的摩天大楼之一,如果没有国际饭店,它就是当年上海最高的大楼和饭店了。

大厦的主人业广地产公司由怡和洋行、嘉道理洋行等集资创办于1888年,后扩大经营,允许华资入股,逐渐成了上海房地产老大,公司总部在仁记路(今滇池路)100号。当时的虹口经济相对迟缓,低价很低,上海大厦所处的土地就是它以低价买进的。1906年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成立后,需要接近市中心的地块建办公楼和停车场,就租用了这块地。据说“业广”仅靠地租就可以在8年内收回成本。20年代,虹口逐渐成为人口集中、经济发展之地,“业广“决定收回土地,兴建百老汇大厦。

大厦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块位置和形状,以朝南的主立面中线上的大门为中轴线,二侧对称并外突,有蝶形和张开双臂拥抱之形。作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立面几乎没有非功能性的装饰,只在部分檐口加了一些图案。又多使用直线条,提高了建筑的挺拔感。除了底层外墙用暗红色花岗石贴面外,其余全部用上海泰山砖厂出产的国产“泰山“砖贴面。上海大厦当年的设计理念是酒店式公寓,可供中长期租用或短租,因此不像外滩那些总部大楼那么豪华,而是非常考虑降低成本。底层是服务部、餐厅、理发厅等,2~9层各有客房12套、套房4套,10~14层有客房15套,15~16层有客房16套。套房中,还分别设计了中、英、美法、日等多国风格。

可惜百老汇大厦开业不到三年,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虹口全部沦陷,百老汇的租客纷纷退租逃离,大厦入不敷出。日军又不断找事,迫使“业广”就范,当初造价达540万元,1939年3月15日仅以510万元储备券落入了日伪恒产株式会社手里,而储备券又连年贬值,“业广“损失惨重。

大厦落入日伪之手后,成了侵华日军高级将领、汪伪要员的大本营,日军特务机构“兴亚院“干脆把总部也搬了进来,百老汇大厦里狼狈为奸,罪孽深重。

抗战胜利后,作为敌产,大厦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改为“励志社”第七招待所,美国军事顾问团也住了进来。

上海解放后,大厦被人民政府接管,华东局统战部、市委统战部、市府外事处、交际处进驻,市长兼统战部部长陈毅经常来视察。1951年起,经陈毅提议,百老汇大厦正式改名上海大厦,成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辖的市府招待所,主要接待党政领导和外宾。

上海大厦犹如外滩的一块瑰宝,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建筑群的建筑之一,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浅咖啡色泰山面砖的立面展现在蓝天白云间,层层向上收进的造型颇具30年代的好莱坞摩登风格,具有四翼房间都能获得较好采光和朝向、又可提高建筑容积率的功能,外观上也更显雄伟挺拔。它是历史的见证,忠实地记录着上海滩的那段历史。店招“上海大厦“四字店名由中国当代除了鲁迅以后的第一文豪、现当代十大书法家之一的郭沫若题字。毛泽东不题的就轮到郭沫若,国际饭店也是。

酒店现有约240间客房,均以古典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风格装饰。

上海大厦接待过近百位各国元首,广有名气。周恩来总理因早年在上海战斗工作过,为躲避白色恐怖,曾与邓颖超住在比邻的浦江饭店(后来做过上海大厦饭店的分部),估计对上海大厦比较了解,或曰情有独钟,中美建交谈判来到上海签字时,还宴请尼克松总统于18楼英国厅,并一起在露台俯瞰浦江风光。可惜当时陆家嘴还是一片滩涂,外滩也没有璀璨的灯光。

因为上海大厦当年的设计理念是酒店式公寓,因此不像和平饭店和华尔道夫那么豪华,大堂和房间面积也不是很大,设施也不如,如今又是国营企业,管理也比外资大牌酒店稍逊一筹,但价位低多了。

因与酒店公关部的潘小姐先前有电话沟通,酒店给了豪华江景房所在4~9楼中的最高层9楼,朝东南的房间。豪华江景房有各种风格的装饰和设施,酒店给了一间怀旧式的,床和五斗橱都是雕花老红木式家具,尤其是那个床,有雕花的床头床尾板,而且都是弧形的,像要把人包起来一样,让人恍如回到老上海的岁月。但说实话,老式床加了厚席梦思后太高了,尺寸也不够大,睡起来不及现代的床舒服。窗下的那对牛皮沙发,够年份了,扶手的牛皮磨得都发白了。窗外,黄浦江上亮着彩灯的游船穿梭如织,号称“东方华尔街”的外滩人潮涌动,陆家嘴摩天大楼高耸入云,汇成一幅动人的上海画卷。海关大楼悠扬的钟声每刻都响一次,好听,又好在晚上关窗后听不见了。

大厦的一楼G层大堂,有临街可见外白渡桥的大堂吧和各种商铺,大堂吧价位不贵,但那些商铺就那个了。

酒店官网上说上海大厦有4宝,说酒店一共藏有4件与上海大厦拥有同样年龄且都是当时原装进口的宝贝。

第一件是放在大堂的德国原装进口老式钢琴,当年从德国定制了远隔重洋运来在大堂演奏。现在估计已经不能弹了。

第二件是位于英国吧的英式斯诺克台球桌。这个英国吧有点难找,在电梯右边的小道内,找到ATM机就找到英国吧了。酒吧有英伦复古风情,墙壁上挂满了记录了这栋大厦悠久历史记忆的物品,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工作证、印章、午餐券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蒸汽压力表、电度表等。晚上5:30开始营业,酒吧比较小,估计是外包的,管理和名气远不及和平饭店的爵士吧,价格也便宜得多。夜晚坐在这么一家外滩边的酒吧里,感觉不错。那个台球桌就静静地躺在酒吧的里面。

第三件是一个美国制造的经典柜式留声机,由美国胜利留声机公司于1917年制造,是“VICTROLAS”品牌旗下的产品,不同于桌面机的是,它将可转动和有放大功能的号角(喇叭)卷收在一个木柜里,这不是为了声音而是为了视觉上的美观,希望留声机看起来不要像机器而更像家具,可以给家里带来装饰效果。酒店说这台有着百年历史的留声机,依然能播放出悠扬动听、保真度高的乐曲,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但事实上已经坏了,放在西侧的走道上。大堂副理带我参观,帮我拉开多重门和抽屉,热情介绍。

酒店官网说,最后一件是堪称近代“元老级”文物的老式手摇奥的斯电梯,还说OITS电梯公司创始人的孙子曾在参观大厦时,对这部电梯从1934年开始启运以来至今,虽经多次修理,却保养得依然完好,赞叹不易。其实,这是个乌龙。是有这部电梯,但在马路对面的浦江饭店里,我还曾乘过。手摇是指手摇开关门,上下还是靠电力的,否则不叫电梯了。为什么浦江饭店的电梯上海大厦说是自家的宝贝呢?原来,浦江饭店与上海大厦同属衡山集团,浦江饭店曾是上海大厦的分部,所以才有这么一说。可是也不说清楚,情况变了文字也不改,害的人死找,问人几个保安和服务员都是一问三不知,最后问了大堂副理才知情。前不久,听说浦江饭店停业装修改业态了,当天晚上过马路又去看了看,里面亮着灯,还在装修,不知道今后还是酒店不。

虽然这部电梯有点乌龙,但大堂副理却带我见识了一个老货~大堂右侧后面有个职工专用电梯,是指针式的,还在用。他将电梯开到10楼,指针还能准确地转动到一半多点的位置。

大堂里其实还有几件1934年的原物,如受话器固定在墙上的听筒式电话机、上海自来水厂为大厦安装管道的紫铜铭牌等。大堂副理座位上方,还有17张从1920年到1934年与大厦建造有关的老照片。

前台的后面橱窗里陈列着24件明末清初的古董级餐具碗盘。

二楼的西餐厅在转角上,临北苏州路和大名路,可说是临河(苏州河)又临江(黄浦江)。餐厅叫珀玏坊(Belle Vue),取法语“美丽风景”之意命名。正如其名,餐厅坐拥无敌外滩江景,临窗而坐,窗外就是著名的外白渡桥,黄浦江和苏州河就在此处交汇。从这个视角,更能体现历史的沉淀感和老上海的风情。酒店的自助早餐就在此用。午市和晚市现在不做点菜了,专门搞了二套团购,生意很好,尤其是午市128元的牛蛙主题自助餐,牛逼的不得了,竟然要提前15天前预约。早餐时问了餐厅经理,他神兜兜地说:“生意好,价钱便宜啊!”晚市做228元的小龙虾主题自助晚餐,就是这次套餐赠送的那个。

大宴会厅叫香宫、丽宫,小宴会厅有巨福、高恩等,中餐厅叫黄浦轩,还有会议厅、影视厅、惠风和畅茶室等,都在二楼,就不唠叨了。

酒店的豪华城景房和豪华江景房,都在4~9楼。

套房则有城景、江景和行政之分,各在的楼层不同。

8楼西端打通了几个房间,做了一个画廊,有江景,装饰典雅,专门办小型典雅的书画展,但不定期,时有时无,来看过几次。

10~16楼是行政房,分城景、江景和套房。14楼是行政酒廊,在大厦的正面,四开间,江景,中间是取餐区,二端是用餐室,不大。

还有高级外滩江景套房、豪华外滩江景套房、百老汇外滩江景套房,级别由低到高,越高级楼层越高。此外还有10至16层的百老汇行政客房之称,几者之间的关系,蛮难搞清。

至于名人房,应该都设在这些套房之中,其实当年名人不一定住最大最高最豪华的房间。更有六国套房之称,只是按国别装潢而已,酒店官网和携程上都没有显示,其名气远没有和平饭店的九国特色套房那么大。

17楼南面整排都是宴会厅,共七个包房,称轩,东西二端的各二个厅都通往露台,露台只有通过这些包房才能进入。最东端的厅叫六福轩,东面有窗,南面有全玻璃门对着露台。相邻的厅叫禧玉轩,南窗临江,东门可进露台。这二个厅都带露台,露台设铁栏杆,外加了玻璃保护。露台的地板竟然是条木拼出花纹的,竟不怕风吹雨打。最西端的厅叫水墨轩,边上的叫荟雅轩,这二个厅也像东端一样带同一露台,不过露台是砖石满砌围栏。中间三个厅分别叫艺韵轩、祥麟轩和逸品轩,南窗对江景,不带露台。这三个厅点菜的最低消费是每人1000元,二端带露台的四个厅为1200元。官网商城有每桌10人3288元的套餐,不可使用带露台的厅,订3桌起可带露台;4288元的套餐可使用带露台的厅。可惜都是午市套餐,不能欣赏夜景。晚上来就只能点菜了。所以很长时间了,这二个套餐销售都为0。对比和平饭店和华尔道夫,人家的高端餐饮生意就很好,上海大厦应该找找差距。我没在餐厅消费,但得到店方允许,二个露台都进去参观拍了照。从上海大厦露台看浦江和外滩风光果然一级棒,晚上欣赏更漂亮。

18楼是著名的英国厅,门口没标志,不对外营业,神秘兮兮的,二端也有露台,砖石围栏。主要接待贵宾,就是周恩来总理宴请尼克松总统并在露台眺望的那个厅,东面那个露台。18楼的露台有个登高牌,记录了很多登高眺望浦江美景的领导人字名。

19楼叫廖天楼,没有电梯直达,必须由18楼走旋转楼梯上来。那天巧遇有一扇门开着,得以参观。整层全部连通又有所分隔,设餐厅和休息室,门口没标志,不对外营业,但没露台,有窗可俯视18楼的露台,当然看江景一样赞。

上海大厦是原来上海的六大饭店之一,由市府麾下的衡山集团管理,菜品跟随国宴,以淮扬菜点为主。邓小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赞誉“上海大厦淮扬菜达到国家水平”~肯定来吃过。招牌菜有清炖狮子头、炝虎尾、拆烩鲢鱼头、百老汇牛排等。

17、18、19层各厅都是俯瞰浦江外滩风光的绝佳位置,上海大厦也因此被称为“浦江最佳观览”。其北面都是厨房等配套空间。大厦还有20层以上的,那是设备和工作区域。

上海大厦是市府下属的饭店,现在虽然对社会大众开放了,但部分房间还是不对外,而遇到有重要的接待任务,就会停止对外开放。

电梯的各层都要刷房卡才能进入,但有一层楼不要刷卡就能上去,其中的奥秘知道的人不多,不透露了。

酒店曾有以下几个之最:

1. 最早拥有室内停车场的酒店,大厦后部的4层楼的停车房是当时独一无二的,总数能停80多辆。现在改建成酒店3号楼了,但楼内的停车房仍保留60多个车位。

2. 曾是当年外滩三座最高的建筑之一。

3. 最早拥有最高餐厅的酒店。

4. 拥有和大厦同龄的电话号码并且延用至今~46260。

5.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成为解放大上海被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当上海大厦顶部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就代表了上海的解放。

6.20世纪 50-80年代曾是上海城市的标志。

7. 是优秀的近代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先后接待了世界各国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其政府代表团等。

9. 是上海六大饭店之一,其主打的淮扬菜系扬名中外,由一代淮扬菜宗师王寿山的弟子们掌勺。

住外滩的酒店,深夜和清晨人少时逛一逛外滩,再从江边看一眼自己住的这家酒店和那个房间,有独特的感受。觉虽睡少了,可以睡个午觉补。

酒店前台有个年青的美女,哪里像国企的,态度、笑容比外企的还美,入住和退房都遇到她,中间一次去请求延退还是偶遇她,答应了2点退房,退房时也是闪退。这样的价位享受这样的微旅行,感觉蛮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