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更珍惜自己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去见的人,反而对唾手可得的身边人并不珍惜。这句话道出了价值判断的核心——得到它的难易程度。一个东西、一件事,人们越是容易得到,越是觉得廉价,越不会去珍惜。反之,如果为了得到这个东西,需要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很多精力与心血,那么得到后,人们就会倍加珍惜,觉得很有价值。
那么我们人类的潜意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价值判定标准呢?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熏陶造成的。我们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好东西”“物以稀为贵”。所以生活在这种导向的传统文化下,我们逐渐形成一种信念:容易得到的东西都是廉价品,得不到的东西、很难得到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所以,如果你无条件为对方付出一切,那么只会让对方觉得你的付出是廉价的。因为得到你的付出的门槛很低,不需要花费成本。当你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时,你的付出也变得廉价了。
在恋爱当中,这点尤为明显。我们常把无条件付出、不计回报的一方称为“备胎”。他对暗恋的一方好吗?非常好,相当好,无条件去付出,对对方千依百顺,尽自己所能去满足对方的一切要求,把对方看得重于一切。这样把姿态低到尘埃里的人往往不会得到所爱之人的怜爱。从心理层面来看,付出者的姿态太低了,付出太容易了,对受惠者来说,这样的付出是配不上高价值的自己的。付出者越是无条件去呵护受惠者,受惠的一方越是高估自己的价值,并朝着更难以追求到的人那边去努力。
所以,这就是我们潜意识对价值的衡量和界定。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去判断一个人、一个事物的价值,那么我们就会通过潜意识的这套机制去初步判定。尽管这个判定是非常主观的,但我们就是受到潜意识的支配。所以,如果你苦苦追求了一个男孩或女孩很多年,依然期望对方可以回过头来看见自己,爱上自己,那么你还是换个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