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8《呼兰河传》导读
谈谈对整本书的理解。
《呼兰河传》成书于1940年。萧红病逝于1941年。《呼兰河传》是一本散文体小说,它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有着散文的特征,每一章都可独立成篇,篇与篇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可能因为它的散,所以没有人把它拍成电影。萧红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写下了她曾经居住的呼兰河城,写下了呼兰河城里男女老少的生活点滴,写了呼兰河城的“大泥坑”、“跳大神”、“洗热水澡”等精神盛举,写了贫穷人们的悲惨命运和看客心理,写了“团员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的悲惨故事。在这些看似散的故事里,有的是不散的神——是她寂寞的童年,是呼兰河城里人民单调刻板生活中对生命的麻木和漠视,这些人民的本质是善良的,又是极其可怜的。萧红在鞭笞他们时,又是同情他们的。全书读来,心情是沉重的。
茅盾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语言是富有节奏的,适合大声地朗读出来。这本书的大部分我是朗读给孩子听的。孩子听的是萧红的像诗一样带着节奏的语言,听的是呼兰河城街道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情,比如卖麻花的,卖豆腐的,看戏的,后花园里玩的,念诗的……有些语言读起来真的很有意思,甚至她写一篇小作文时有一个句子都有点听《呼兰河传》的影子:“我们还找宝石,找了几天,找到了一瓶白色的宝石,拿出用草做的小小的毯子,把宝石放到上面去卖,有些小朋友很好奇会来摸一摸,有些人甚至抢了就走,我们也不管他了,再捡一瓶回来就是了。”孩子读到的是萧红的有趣,也是喜欢萧红的,甚至说要读完萧红全部的书。但是孩子却读不出萧红的寂寞,读不出她的悲伤,读不出她的希望,读不出她的韧性。鲁迅称赞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一生坎坷,从未放弃对爱和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可惜斯人早逝,《呼兰河传》真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似,为什么这么悲凉。”读书时这句话一直在脑海中回响,它是呼兰河传的注脚,也是萧红人生的注释。它不止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我相信每一次读它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