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遇见好书

读书笔记—余华—《活着》

2018-05-15  本文已影响109人  念今尘
读书笔记—余华—《活着》

“他们脸上的皱纹里积满了阳光和泥土,他们向我微笑时,我看到空洞的嘴里牙齿所剩无几。他们时常流出浑浊的眼泪,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时常悲伤,他们在高兴时甚至是在什么事都没有的平静时刻,也会泪流而出,然后举起和乡间泥路一样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泪,如同掸去身上的稻草。”

               

对于《活着》这本书,从开始阅读时的不以为然,到最后对作者故事情节描写的叹服,及感慨主人公表现出对人生苦难感悟后的坦然,这些转变全部发生在了对这个故事几个小时的流连忘返里。

同样写人生的苦难,同样朴实的文字叙述方式,开始阅读时,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老实说《活着》的开头并没有惊艳到我,从玩世不恭的地主家傻儿子浪荡生活写起,我甚至有点腻烦。我猜故事会写让主角输光家产,然后体味到人生百态,进而幡然醒悟,在人生路上绝地反击或者怎样。毕竟这样的套路故事在文学小说或是电视剧里屡见不鲜,再加上细节和外貌及心理描写方面,个人感觉不如刚看完的《四世同堂》或者《骆驼祥子》,多少开始觉得此书的闻名遐迩有点言过其实。

真正让我开始提起兴趣的是从富贵抓去当壮丁后,与春生和另外一个老兵之间在生死边缘对话的那一段。那是将人在濒死之际心理的感受和想法充分展示了出来,对于残酷的现实和战争用朴实的语言加以描写表达的手法。我心里“磕噔”一响,我知道对了,就是这个感觉,这本书就是我要看的。

全书以徐富贵一生苦难的经历为主要内容,展现时代变迁里个体生命所经受的巨大磨难和人生挫折。从而产生出了令人动容的悲剧震撼效果,但震撼之余,从老人坦然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里,读者全然感觉不到本该预想到的绝望。与命运的对抗,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一个渺小的人物和巨大苦难背景的对抗和投影里,通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在这部作品里经受洗礼和美的净化。

徐富贵和家珍的夫妻情深,女儿凤霞的懂事听话,儿子有庆的单纯善良,女婿二喜的忠厚老实,以及外孙苦根的天真调皮。凤霞被送人后,隔三差五跑回家看自己的家人。从不怨恨自己的父母,只是担心他们的生活太困难。徐富贵本想送女儿找个好人家过吃饱饭的日子,到最后抱着依依不舍的女儿流泪,不送了,乖,我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饿死也在一起。有庆每天光着脚提着鞋跑十几里地喂羊和上学,就是怕跑坏鞋子,母亲要花钱给他做鞋。甚至在雪地里也是不听父亲的阻拦,冻得脚趾发红也坚持提着鞋子跑。富贵劝阻春生不要自杀时,家珍放下有庆死了的悲痛,告诉春生不准死,因为春生欠他们一条命时的话语。她说,那事不怪春生。女婿二喜忠厚朴实的性格,当凤霞难产医生问保大保小时,他扑通跪在医生面前哭着,我要凤霞没事,我保大人。到最后可怜的苦根,因为长期的饥饿,吃豆子被撑死,徐富贵终于走到了人生最绝望的道路上。徐富贵老人买了一头老牛,取名叫富贵,他说有这头牛每天陪着他犁地。村里人笑话他买了一头老牛,用不了几年牛就不行了。他说没关系,他也就估摸几年的时间了,到时候可能跟这牛差不多时间,挺好。

老人对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看到这段话时,我心里止不住泛上了一股酸楚。这些美好的人物在这部作品里经受着人生里最残酷的磨难,命运有时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东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多少人都会越来越感受到真实的活着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们都比主人公幸运,而同时我们有时又都比主人公不幸,有多少人是真实的活在自身的感受之中,而又有多少人是活在别人的谈论和评价里。

这使我想起之前看《朗读者》里倪萍在台上的那番讲话,她为了先天眼睛有疾病的儿子,在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淡出了荧屏。得知自己的孩子以后可能失明的消息,倪萍说自己从来不抽烟,但那天她抽了一晚上的烟,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在那样年轻的时候,她并没有预备好这场人生的磨难,她说姥姥告诉她,这就是命啊,不要怕。倪萍辞去了工作,十几年陪着自己的孩子四处求医,她坚强的挑起了命运这座大山。当主持人问她,你希望以后观众在谈起倪萍会给予怎样的评价。她说,我希望大家会说倪萍是一个真实的人。

磨难使人们脚踏实地,充分感受到人活着的重量。这重量不会压垮我们,只会使我们变得更加真实和淳朴。在浮云里,活着的意志,是人们永远不可夺去的东西。就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我想这就是《活着》这部作品里,表达给读者最强有力的心声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