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潜规则对友情的解读。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Lemon酱家的狐小狸

人是群居动物、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日子就如同孤魂野鬼一般行走于世.但是,芸芸众生谁为友,需要慎重选择。现如今,被称为朋发的人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们已习惯将过称呼同志的改成称呼“朋友",似乎更亲切,其实“间门日朋,同志日友.同志之称也有朋友的意思。我们所讲的交友需选择,不是这种泛泛之称的朋友。

一个人无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晶德、情操、学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贤则聪,近愚则職".

子曰:君子慎取友也。

古代名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

《苟子,天略》中也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 鄙视,极少有人与之结交,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朋友"。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

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他的择友总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

“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择、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

践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都说朋友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这可以作为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有变,友谊不可能长久,早晚分道扬镶,

“管宁割席”的典故就是个例

汉朝人管宁,字幼安。他和好友华韵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守挥物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没有区别,华献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管宁自幼就非常好学,与年献坐在同一张席上读书。一次,有人乘坐轩经过门前,华韵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制成两半,与华韵分开坐,对华韵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宁热衷读书做学问,而华韵则热衷于官场名利,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础,割席而坐是可以理解的。

人类普遍存在着一种“趋同"的心理现象。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说明了这个现象,心理学家让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待在一间屋里,不与外界交往,只让这些人相处.

几天后发现,有共同爱好和追求者大都成了朋友,而没有共同爱好和追求者则形同路人.

另外,选择朋友要选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者为宜。

孔子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做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也许你说自己“抗腐性”强,那为什么不“择善而从之",反而自讨苦吃呢?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高贵气质,何乐不为呢?

"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 好朋友越多,我们受益越多。学无止境、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

孔子还谦虚地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可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忘年交的存在原因也许正在于此吧。当然,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朋友又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谁也没有朋友。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古人交友择友之道,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要为其所拘束。择友的标准各有不同,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慎重选择。急来的朋友,去得也快,所有朋友可广交,不可滥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