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工厂~27
本节作者继续介绍丽水工厂的招工和女工玉凤的工作经历,当时的中国工厂工人往往都是家族化的,一人上班,全家都跟着来,全村跟着来,这种文化对工厂其实也有一定好处,人员稳定,易于管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48828/be9a2732d7a20e0f.jpg)
自从那位十五岁的女孩来到胸罩调节环制造厂上班后,她就无意再隐藏年龄的秘密。事实上,她还把她的姐姐介绍到工厂里来,说她才是那张身份证上的“陶玉染”。当然,真正的陶玉染的确也需要一份工作。既然名字都已经进了名册,那个女孩儿又站在跟前,急于得到一份活儿干,老板们当然别无他法了。他们给她在那台机器的生产线上安排了一个位置。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处理那个假的陶玉染。其实,她的名字叫作陶玉凤(音译),还有差不多一年才十六岁,中国的法律是禁止雇佣这么年轻的人做工的。可事实上,这种事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很多情况下,求职者会使用假身份证。有人如此急于得到一份活儿干,你又能怎么办呢?于是,老板们让那个女孩子留了下来,在流水线上培训她做胸罩衬骨。(哎,为了生存,需要详尽办法获得一份工作,这也那个年代的写照吧)
下一个要考虑的陶姓人,名叫陶非(音译)。他是这个家族的老大,长相跟这样的角色很相配:个子高大,体格魁梧,有着当兵人一样挺直的身板。他的头发花白,剪得很短。他的脸庞瘦削,面颊凹陷,不停地抽着西湖牌香烟。在他两个女儿的身上,找不到这个人的一丁点儿影子,至少从表面看来如此。这两个女孩都有着柔弱的、孩子般的特点,缺少父亲身上的那种威严仪态。不过,当这个男人笑起来的时候,有着一点点相似——他跟他的两个女儿一样,透出某种伶俐的眼神。那是一种天生的聪明,夹杂着决断和果敢,这样的眼神正是陶家三人带到工厂里来的一种品质。(何伟对中国人的理解蛮深刻呀)
原来,这家人在安徽省靠种田为生。他们住在太和县陶楼村——从字面意思来看,那个地方算得上是“陶家的庄园”。实际上,那儿的所有人都姓陶。不过,尽管叫“陶楼”,可他们多半穷得舔灰。以前,老陶和他老婆在不到一亩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小麦和黄豆。他们生养了三个孩子,三个子女的顺序跟农村经典的排行顺序一模一样:女儿、女儿、儿子。跟许许多多农民一样,老陶和他老婆通过交罚款的方式来规避计划生育,直到生了个儿子才心满意足。(直到今天,这种情况还在继续)
近几年,跟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年轻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了陶楼村。通常情况下,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一辈人,他们耕种着田地,靠孩子们在厂里打工挣钱寄回来维持生计。不过,老陶和他老婆也想打工,于是,他们一家人一起离家外出。到了丽水,他们从一个农民手里租了一套房子,每个月的租金也就一百七十多元。那套房子是土坯砌成的墙,铺着廉价的地砖,面积不足十四平方米。陶家五口人全都住在这里,晚上还要用来堆放货物。老两口算得上是开路先锋中的一员,他们在调节环制造厂的附近安顿下来,摆了一个很小的杂货摊。这个杂货摊仅有一张长条桌,盖着一张防水布,摆着一些专供打工者购买的廉价商品:低档的电池、塑料刮胡刀、洗发水,以及别的廉价梳洗用品。货摊旁边,老陶的妻子正在一台脚踏式天鹅牌缝纫机上忙活着。为工人们改制服是她的专长:工厂的打工妹们一般都不喜欢厂里发给她们的那些松垮垮的工作服,于是,她们来到陶家开的缝纫摊,花上两三块钱,把工作服的大小改得更合适一些。这项活计的收入比较稳定,此外,他们还从废旧杂志和旧书买卖中获得一些收入。每个月,老陶都要去丽水城区的国营新华书店,以一元三角左右的价格购买废旧杂志。在他的杂货摊上,这些废旧杂志可以卖到一元五六角。他也做以物易物的买卖——打工者可以用两本杂志换走一本。这都是老陶获利的手段。对安徽人来说,这样的营生十分平常。因此,他们以在工业城镇开设小摊小铺而出名。(仿佛就是近在眼前的故事,何伟这段描写栩栩如生)
陶家人是在听了同村人的介绍后来到丽水新建的经济开发区的。一段时间里,更多的亲戚跟了过来。隔三差五地,某个表兄妹或者侄儿侄女进入了胸罩调节环制造厂。有时候,厂里边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竟然都是陶家的人。老板们仍旧需要临时性的劳动力,因为他们还处在起始阶段,而陶家总有人愿意临时性地干上几个小时的活。他们是驻扎在丽水的斯诺普斯家族——一旦这个家庭站稳了脚跟,其他人就紧跟而至。(沿海地区很多这样的呀,出门在外大家团结一致)
先把最年轻的人派出来,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天才。如果让老陶最先进入工厂参加招聘,他肯定不可能被雇佣,因为年龄太大——老板们是不会招聘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头的。即便老陶找到了工作,那么他每介绍一个女儿或者表兄妹进厂,都得向别人求情,那样的角色当然十分尴尬。相反,他们派出了最年轻的女孩子,拿着她姐姐的身份证前来应聘——实际上是一箭双雕之举。(聪明的父母,聪明的女儿)随后,她的父亲跟着进场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他也正好愿意做那些收入极其微薄的活儿。一旦老陶进到了厂子里,他就有机会掌控自己的两个女儿,而且保证她们的收入不会拿得太差。他把两姐妹每个月的薪水收起来统一保管——姐妹俩从没有碰过自己的薪水。(完全就是家族化运营呀,非常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