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
要判断人的真正感觉和信仰,光听他们怎么说是不够的,还要看他们怎么做。想通过观察判断某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必须仔细考察他的行为。
人们自己也是依靠观察行为这一同样的方式,来对自己加以判断的。行为是确定一个人自身信仰、价值观、态度以及他接下来想怎么做的主要信息源。
人们有一种天然的倾向,总认为声明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态度。出奇的地方在于,哪怕他们明知道当事人作的声明并非出于自愿,他们还是这么认为。
定下目标,把它写下来。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关键是你定了这个目标,这样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接着,把它写出来。把东西写下来,有种非凡的力量。所以,定下目标,把它写下来。等你达到了这个目标,再定另一个,也把它写下来。这样,你会进步如飞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所持立场所有人都看得到,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且纯属你的自愿选择,那你同样会认为自己对此立场持有强烈的个人信念。人们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可能会带来适应性和持久的转变。
尤其是在择偶这种显而易见的成人舞台上,用成年人的影响力武器(偏好和劝说)要比传统的家长控制(禁止和惩罚)的效果更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家族固然是极端的例子,但对年轻爱侣施以铁腕控制,也很有可能把它搞成一场炽热的地下恋爱悲剧。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时,说明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那么我们就会越发地想要得到它。
这里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战胜逆反情绪,它不需要借助更强大的动机,而是靠减少逆反情绪的力量来战胜它们。比如,沟通者可以从一开始就提及拟议改变存在的缺陷。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沟通者的可信度,还给了接收方正反两方面选项的信息,减少了后者被人朝着一个方向推的感觉。
这种让人重新获得自由选择感的措辞影响相当大,它的成功率往往比不包括此类措辞的标准请求高出一倍以上。
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倘若政府想要从政治和经济上改善传统中受压迫群体的地位,问题就来了:在这么做的过程中,该群体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自由,一旦有人想要夺走这些自由,那政府就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