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十三集 孔子

2020-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雨打梨花深闭门_b252

中国通史  第十三集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一、少年学礼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辛苦,“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图片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有一次,孔子正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图片

二、周游列国

在鲁国短暂执政后,孔子离开鲁国,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均未获重用。期间发生了几个小故事。

1、孔子见美人南子

南子,卫灵公夫人,富有风情,绯闻颇多。是一个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来了,想见一见孔子。

《史记》说:(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其实这次见面,就是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可是子路不悦,导致他的老师反复对天发誓:"天厌之"

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引以为耻,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图片

2、丧家之犬

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一个人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图片

3、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弟子在泰山边上遇到了一位在坟前哭得很伤心的妇女,孔子让弟子去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女子回答说: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孔子问她:那你为什么不离开呢,女子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弟子们说,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孔子痛恨猛于虎的苛政,痛恨对于周礼的破坏、僭越,痛恨由种种争权夺利带来的战乱、苛暴,他认为正是礼制败坏,上下侵凌,造成了当时这种黑暗混乱的局面。

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图片

三、晚年着书立说

颠沛流离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回到鲁国。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前479年,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图片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图片

孔子学说对中国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对欧洲都有深远的影响,东亚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历代帝王之祀孔子者,自汉高祖始。改革开放以后祭孔活动兴起。

图片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图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