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读书成长励志

致深度工作,让我更加科学地管理时间

2017-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头顶蓝天脚踩地
图片来自网络

以我自己为例,没有深度工作概念的时候,一天的光景是这样的:

周而复始地边工作,边上网或刷朋友圈。临下班了,突然发现工作才做了三分之一。必须完成的,急急忙忙地做;不必须完成的,拖着明天做。瞬间懒癌和拖延症同时爆发。

睡前,窗外,万籁俱寂,屋内,娃儿熟睡后均匀有节奏的呼吸声,本该是温馨恬静的画面,却让人头脑异常清醒。一回顾,一天十几个小时过得太水了,突然觉得脑袋好疼,是内疚,还是玩手机和/或电脑导致的疼,只有自己清楚。

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脑袋是晕晕乎乎的,该做的工作似乎也不需要用足够的脑力就可以应付,头脑清醒的时候,也会拿“四象限工作法”“番茄计时器”“猴子法则”激励自己,多半不能长久。

也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鸡汤文,看似好喝,实则不根据自身状况地瞎喝,不仅没用,还有一种充当毒药的感觉。读的时候振奋人心,脑海中迅速盘算着1,2,3放下书本,该怎么混还是怎么混。这个时候就想,上学的时候比现在充实得多,人越长大越不自觉,还退化,退化到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慢慢明白了,做学生的时候,有老师,家长和最讨厌的考试,如同三座大山,时不时地压你一下。这人呢,适当地压一压,就爆发出浑身的劲,潇洒地甩一甩“懒惰”,劲头十足地往前冲。

然,毕业了,工作后,甚至成家后,依然过着迷迷糊糊的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一个。没孩子前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举着“我想怎么过就怎么过”的享乐主义的牌子招摇在每日的时光里。有了孩子,起初不觉得,等到孩子读幼儿园了,需要给他选择好点的幼儿园,需要上各种培训班,需要带孩子各地旅游长见识,需要与小朋友聚会PARTY,需要教他建立规则和受好的教育,发现自己的那点水平捉襟见肘,无论学识还是金钱。深刻反省后得出,这么多年被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生命,我这是给自己折了多少寿啊,一个字评价自己,哀。

这是我这几年来的真实写照,于年初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但是情况时好时坏,并不能很好的安置自己的身心,有时候心虚得慌,有时候直接把自己累瘫,然后好长好长一段时间的松懈,美其名曰为放松。所以总觉得自己哪里没有做好,缺了点什么。鼓舞士气的话不在少数,也能欣然接受,但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控制的办法。

或许像我这样浑浑噩噩的人太多的缘故,应市场需求,迎合大众口味,诞生了《深度工作:如何用效使用一点脑力》这本书,于今年七月出版,该书让我眼睛一亮,或许这便是我苦苦追寻的读物。

《深度工作》的作者美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计算机博士,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用了N多事例,成功人士的事例来告诉人们:在网络时代,如何善用脑力,创造真正的价值,成为一个足够能量的不可代替的人。并且该书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多角度出发,有理有据,客观分析在新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比如我,自认为每天的工作也排得满满当当,以比较忙的一天为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在无比繁琐的事情中度过,但是看看自己的工作内容,有多少是需要安静下来进行深度思考的,或者我选择哪些工作进行了深度思考。没有,只觉得,绝大多数的事情我都可以一心两用地完成,甚至于一边聊着微信,一边上网买实验耗材,同时还回个邮件。以前一度以为自己很忙,很厉害,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且完成得貌似也可以。但是后来慢慢地意识到,所做的事情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似乎没有。

自从看了《深度工作》后,最让我印象深刻,被一语点醒的是书中开头就在解释的“深度工作”的概念时,对应着一个“浮浅工作”。所谓的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心价值,且容易复制。

显然,自己日常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属于浮浅工作的,换句话说只需要极小一部分脑力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在注意力不完全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得很好。这就是我的状况。说白了是任何人都能代替的了的。而现阶段所谓的忙碌是给自己造成的一种假象而已,自认为忙碌,自认为很勤奋。让虚假的勤奋迷惑了双眼和头脑。

关于《深度工作》这本书,作者是这样安排结构的,书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第二部分是准则。第一部分阐述了一些深度工作相对应的,及引申出来的概念解释。第二部分是对我比较有意义的部分,作者提到了四大准则,准则1工作要深入;准则2拥抱无聊;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准则4摒弃浮浅。

那么针对我的现状和每日的工作内容,我需要做何安排。

根据准则1工作要深入.所谓的深入,应该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下的工作中,必要的时候进行深度思考。我选择以下工作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准则2拥抱无聊。关于这一点,我这个人心还是比较定的,只要自己决定潜心做一件事,干一样活,所在办公室其他人窃窃私语,谈笑风生都不会对我造成影响。一来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二来非常能独处。俗话说“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其实书中的意思比较广泛,包括参加各类现场社交活动和线上社交平台。而我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就理解为以电脑,手机及带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为载体而进行的娱乐,放松,社交等集一体的非工作行为。没有了这些装备,朋友圈,QQ群,各大论坛,网易新闻等想看都没有机会看。

当然,眼下微信成了沟通工作的最佳渠道之一,一天不看微信朋友圈估计是扛不住的。那么我就定好时间看微信,只看发布工作消息的朋友圈,并且在某项深度工作后的一段时间里,对需要作出的回复在微信进行回复,对需要进行具体工作的,记下来安排时间做。对于其他的纯娱乐性质的,育儿类的,自我提升类的朋友圈,公众号一律关掉,确认自己能克制的,选择其中的几个进行短时间浏览,并且将需要深度阅读的先收藏起来。等到工作全部完成后,再进行细读。

总之,工作的时候,杜绝一切不以工作为目的网上社交。

准则4摒弃浮浅。关于这一条,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内容。我不是什么领导,不可能把浮浅工作安排给下属,所谓的浮浅也必须自己完成,只是在时间安排上,避开头脑清醒,效率比较高的黄金时间,拿零碎的时间或者脑子比较累的时候完成。比如,我会在完成一项深度工作后收发邮件;在脑子比较累的时候上网找耗材,找试剂;在下班前一个小时跟进检测结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计划来进行调整。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内容是需要与人沟通完成的,关于这部分内容,需要选择对方比较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沟通,可以提前给对方发个邮件或消息进行确认什么时候可以详谈,对于简单的事情,一个邮件一条消息即可搞定,对于复杂的事情要做好跟踪,答复,确认。比如开会,比如联系委托检验单位,还比如给领导报名参加某个培训等。

这是我这段时间里,看了《深度工作:如何使用一点脑力》后认认真真思考,结合自己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的。虽然琐碎,但是还是挺敞亮的,感觉给了自己一个交代,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了该书后,也让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还是以自己为例,在拥有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后,一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所以,感谢《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一点脑力》这本书,于我而言,就像黑暗中的一个手电筒,我手持它,小心翼翼地走向曙光。愿它,照亮职场之路;愿自己,能坚持深度工作,坚持深度工作,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有所收获,与所有工作者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