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修炼指南(二)

2017-03-21  本文已影响724人  行者潘
2014年与广外学弟学妹们分享七个习惯

习惯一、二、三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习惯四、五、六将会带领我们走向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要实现公众的成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工具就是“情感账户”(Emotional Bank Account,简称EBA)。情感账户是情商(Emotion Quotient,简称EQ)存折,是人际关系的本质。

情感账户是人与人之间的无形账户,记录着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感情分数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与欧美人士相比,今天的中国人普遍不相信“双赢”。因为我们从小在竞争、评比、抢夺有限资源的环境里上学、就业、看病、买房等,我们已经被养成了“要么赢,要么输”的二分法思维。而双赢思维的基础是富足心态(Abundance Mentality),意味着这个世界上资源是足够丰富的、人才是足够丰富的、知识是足够丰富的。只要本着富足心态,通过不断创造和创新,总会找到新的替代方案或者解决办法。比如,石油也许会枯竭,但风能和太阳能将会取而代之;上不了清华、北大,但可以选择港大或中大,甚至可以考虑出国留学等,最终的结果不一定比上北大清华差;教会了徒弟也不一定会饿着师傅,反而会赢得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人的认可和青睐。

输赢思维(Win-Lose Mentality)荼毒人们的心灵。孩子们从小就要竞争考高分、上好的学校、报各种艺术班;大学毕业了又要争相考公务员或进名企;成家了还要攀比买房买车买名牌。。。。。。

导致输赢思维的因素有四个,我称之为4C (Criticisms批评、Complains抱怨、Comparison攀比、Competion竞争)。而这四种因素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要培养双赢思维(Win-Win Mentality),有三个促进因素,我称之为 I AM (Integrity诚信、Abundance大度、Maturity成熟)。无论是国与国的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还是人与人的协作关系与商业关系,双赢思维是确保各方长期交往与合作的基石。下面这幅漫画生动地展示了从竞争心态到双赢思维的转变过程及美好结果。

从竞争心态到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知彼解己的核心思想是“先听后说、先人后己”,是双赢思维的实践行动,也就是说,先让对方赢(倾听对方),然后自己也会赢(被倾听和被理解),甚至赢得更多。而且在我们先去倾听、了解对方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新的认知、发现或收获,从而为以后的合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所以,知彼解己又是统合综效(习惯六)的前提和方法。

听的繁体字=同理心倾听

到底如何倾听从而赢得对方的倾听,从而最终达成一致呢?以下分享三个步骤:

第一步:积极地倾听对方 第二步:赢得你的听众 第三步: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是习惯四和习惯五的结合,是双赢思维和知彼解己的成果。由于我们本着富足心态,主动去倾听他人、了解对方,从而能够识别他人的优点、凝聚人心,创造出1加1大于2的结果。

统合综效方程式

统合综效的核心是认可差异。力量往往来自于差异而非同类。比如瀑布,因为落差而有冲击力;不同的思想往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个性的人组合在一起往往能缔造出高绩效的团队。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就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手段;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是一种更加深入的统合综效的方法。

从化学的角度讲,统合综效就是化学反应;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力的合成;从数学的角度讲,就是数的乘方;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就是创新裂变;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是杠杆作用、倍增效应。

杠杆原理之产量倍增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是一种态度,是每日精进、持续完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保持持续的产出(Output),我们需要保持产量(P)与产能(PC)的平衡。若一味追求产量而忽略了产能,无异于“杀鸡取卵”。

每个人的产能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需要针对性的不断更新(给予营养与能量):

四个方面的不断更新

用我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4个L:

Live好好活着善待自己;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Love用心去爱一切美好;

Leave留下精神遗产给世界。

七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付诸实践,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才能体现出七个习惯的思维,进而又反过来决定日常的行为。泰戈尔曾经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

最后,让我们引用史蒂芬·柯维博士(Dr. Stephen 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在他的教学视频最后所引用的未来学家艾略特(T.S Eliot)的原话来作为结束语:

"We must never cease from exploring. And the end of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began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我们无法停止探索。探索的尽头会把我们带到原来的起点,并对它有全新的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