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刻意练习》 | 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写作提升自己技能、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练习的作用。
而那些站在行业顶端的弄潮儿真的是天生如此吗?我们作为普通人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达到他们的厉害程度?本文通过结合《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核心思维与作者的亲身体验,为大家详细阐释写作中的刻意练习该如何进行。
关于这一话题我准备了三篇文章,分别为准备篇、进阶篇和完善篇。关于内容,也是一改再改,补充增删了一些例子,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吧。
一、随便写写+ 初级模仿
这是初学者的第一个写作阶段,抱着好奇和新鲜感,写下自己一篇篇生活感悟类的文章。刚写完文章时的感受是喜悦的,期待着被人欣赏和认可,但过了一段却发现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此时的写作者是失落和难过的。他会自我反思,并去看那些数据好的文章,进行简单的模仿。比如说干货文的点击量高,他就去试着写一写干货文。书单更容易满足读者,他也开始效仿去写书单。这是写作的第一个步骤,此时,我们都还是写作小白。
在我的写作课上,一开始各种五花八门的题材眼花缭乱,大家都是写写自己平常的生活啊,表达一些感悟什么的,我看了后直接否决了这种做法。并建议他们不要这样漫无目的地去写,如果想学网文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写就去模仿。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的学员:七云舒。她拥有着丰富的投资理财知识,一开始面对着肚里有货不知如何表达的困境。当时我让她以我的书单文章为蓝本,去模仿我的文章写出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类的。这之前她的文章数据比较不容乐观,但是模仿后效果如下:
写作中的《刻意练习》 | 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一)对于新手来说,直接去模仿那些热门爆款进步更快,你会很轻松地掌握那种适合简书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二、请过来人帮你寻找定位
等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写作的主题朝令夕改见效不大时,你又会停下来,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合写作?此时,幸运的人找到了一些过来人,及时指点迷津,告诉他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军团作战而不是打游击战。
初学者往往会豁然开朗,结合个人体会和经历,去寻找自己的定位。而更多的是没有过来人带路的作者,他们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对于定位,我独创了一套理论体系,经我的学员实践证明不仅有效,而且可操作性极强。在运用了我的寻找定位方法后,他们有的人点赞开始一周之内破千,有的第二天写的文章就直接推首,还有两位学员荣幸被心理主编赏识,成为副编辑。这些,都证明了我的定位方法的科学性。那么,我的定位方法是什么呢?
这里我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模型一用。(仅仅借用模型,与马斯洛本人的理论毫无关系)在定位方面,也有这样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定位原理。
先说第一层:生理需要。几千年前的孔子,给我们提供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和经历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定位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首先要选择自己最渴望表达的领域。表达也是一种生理需要。
什么叫渴望表达呢?说白了就是你在某方面十分有兴趣和天赋但被压抑了,所以你渴望表达。比如说你喜欢旅游,但由于工作的原因抽不开身,只能暂时压抑这种渴望,那么旅游就可以成为你的首选定位。你写完关于旅游的文章会十分满足,满足了你生理的需要,由于热爱,整个写作过程也不会显得太累。
第二层为安全需要。这里的安全,指的是文章的被关注度。写出来一篇文章总担心没人看,心里是不是很没有安全感?因此,考虑定位的第二个角度,就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当你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领域后,你需要大量输入,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如果已有积累那是极好的。如果没有,一定要先去积累,不要急着动笔。注意:一个人的渴望领域可能不止一个,遇到这种情况,选择自己更擅长、知识储备更多的那一个。
第三层为社会需要。这个社会,指的是“大众”。意思很简单,我们要去写那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自媒体写作要想获得读者的青睐,说的不好听一点,就得去取悦读者,而不是光顾着自己的情绪,要知道,没人在意你的情绪,也没人在意你的生活,人们更关心的事你的出现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注意:一个人的擅长领域也同样不止一个,这时要选择社会需求大的。
第四层为尊重需要。这个尊重,指的是别人认可你的作品,认可你的为人。上升到这个层面,需要更多地考虑一些责任和自身的影响力。有些自媒体文笔特别好,但如果专攻的领域是色情小说,那是不是就入了邪门了。
有谁会为写黄色小说的写作者鼓掌,并推崇至极。这也是一种社会需求,但我们要去选择那些有益的、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去生活的那些领域。
第五层为自我实现。经过了上面的层层筛选,到现在你脑子的领域数量应该所剩不多了。最后在抉择的时候,就要更多地考虑自身了。你定位的领域能否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否改善自己的生活?能否开阔自己的视野?最最重要的是,能否加深对自己的理解?把这些作为参考标准,进行最后一次筛选。
这样选出来的领域,才是你可以一辈子都不会丢弃的。它不会随着坏境的改变而丢掉,它是你一生修行的一个工具。把自己从生存中解放出来,让自己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在给学员找定位的过程中,有个学员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落日冰河。她在找定位之前的文章是这样的:
写作中的《刻意练习》 | 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一)比较散乱,写的有点杂,导致看的人对她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大多数作者的文章类型都是这样。
找完定位后她不仅在文章数据上很大改观,第二天写出的文章直接被推首,她自身从事心理咨询师的行业,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个优势,我鼓励她去报名心理专题的副编,结果凭借着扎实的实践经验她顺利入选,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三、寻找资料,完善自己的搜索引擎
当我们的定位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了。在建立素材库之前,需要更多地完善我们的搜素引擎。许多作者想引用查找一些资料时,往往只会去简单地“百度一下”或者零零散散地在书中摘抄一些句子。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写作者必备的搜索APP。
首先是知乎,这些年来知乎虽说回答质量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着大量的信息输入,许多问题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就会出现一大批观点和参考意见,许多35岁以上的作者并不知道知乎,这令我感到惊讶。
其次是简书,简书上有许多做书籍摘抄的文章。当我看完一本书,特别想把其中的一些句子记录下来,但打字又太浪费时间时,此时你可以在简书上搜索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字样,大量的摘抄就会出现。
再者是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是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体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
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你要想真正学点真才实学,寻找那些牛人,上中国知网吧,网文只是用来消遣,看多了还有害,但学术性的东西会给你的思考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写作中的《刻意练习》 | 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一)四、汇总资料做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进入第四个阶段,寻找专业知名人士推荐书单接着购书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的知识密度先提升上去。大家在简书上可以看到海量的写读书笔记式的文章,其中大多急于出来“卖货”,其实,读书笔记类的文章不用刻意追求阅读量,写下来是为了加深自己的印象,不用在意那么多技巧类的问题。
多数以写读书笔记为生的作者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明确的定位,乱打一通,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发力和进行刻意练习。等到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就可以写相关定位的文章了。比如说你定位在“心理”专题,你就可以每天找一些案例或者电影或者身边事用你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去解读,这才是源源不断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而言,在你对某个领域进行大量阅读后,你会发现有一本最为核心的书籍。比如说在讲阅读方法的领域,我就强烈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他的真的没有什么较大参考价值,只是边角料的东西,对这本书的一些修修补补。在学习方法领域,那就是今天讨论的主题《刻意练习》了,你读多了就会发现,其他的相关书籍都是这一核心理论的变种。
而我推荐的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学术出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术类的文章才是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再强调一遍,网文无论写的再精彩,它都只是边角料,没有数据和进行实验的东西任你吹的天花乱坠,止增笑耳。
总结和反思
关于《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是读了又读,反反复复有5、6遍,我对它的喜爱程度高到想把全文背诵下来。在写作上,同样也存在着“刻意练习”的方法,今天写下这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的文章中更注重实例。这次写作班也算一次小小的实验,用来检验我的方法是否有效可行。在大量的学员提问和互动交流后,我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和需要拓展补充的知识领域。
明天我们会一同进入写作中的《刻意练习》最为核心的部分——如何刻意练习。爱学习爱思考的你可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