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金时代》
昨天看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出乎意料之余还是有点收获 可能我还需要反复读才能完全看到文字背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情品格甚至深印心中 看一本书 除了看故事透过故事看世界了解别人观点学会与自己对话外 最深刻的是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灵魂
在这本书里 除了那一段相当经典的语录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认识了王二和陈清扬这两个人 说不太清楚而我词汇有限 一个文化流氓一个心底至纯 而两人皆有思想 所幸结果还算可以 也没彻底成为时代的祭品
而今天读了蔡康永的《情商课》 试读一部分
挺好的 启发性作品 起码对我有启发 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句话 “人最有兴趣 有最没把握的 就是自己” 认清自己多重要 做到自己多重要
很多人问过我 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
无数次听旁边的朋友说“真好奇你最后会和什么人谈恋爱” 其实抛开那些所谓的硬性要求 我还真不知道 诚如蔡康永先生所言 我有“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趣甜蜜的负担
想法纷扰 抓住一点 如下
其实我自己明白 皮相寡淡不难看就好(可是我嘴上这么说还是莫名相信相由心生这句话~也就是我觉得心灵好的皮相也不太差) 性情品格要吸引人思想灵魂要契合 可是往往见色起义 一眼所望就是色 怎么能改善呢 就是交流了解呗 可是万一是自闭患者呢 可是我也不知道自闭患者是不是都有要与人交流做朋友的需求啊 万一人家没有呢
说到底 我还是固执己见 坚持着在自己这么多年的认知下堆砌起来的“标准” 也难怪我放不开
互联网的出现 让我们更容易去看到亲近欣赏喜欢自己中意的人或者事 偶尔排遣无聊和负面情绪
也可以被黑心操纵 颠覆自毁三观
全看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尽力去尊重一切存在
看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可有时候也不对 因为这样我活的太惨了 把这一切推给素养 果然我是个肤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