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不如行动

2017-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边缘生存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期建立一套自己的阅读模式,更大的野心是重塑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从《怎样阅读一本书》开始,陆陆续续看了几本书和网络推文("主题阅读"),开始有了些体悟。昨日在简书上看了《6000字干货教你hold住6本书同时阅读》这篇推文(此前在微信公号里面看到过相关内容,但没有这么完整),觉得作者提供的方案可操作性强,于是决定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参考实施之。

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书籍的流程

①确立主题②选书,编号③看目录提问④开始阅读,记录耗时⑤写点评类笔记,尽量图解,用几个词语概括全书⑥合上书本,看着这几个关键词写书评,300-2000字不等⑦设计试验方案,实践并记录追踪效果,不断改善方案

就从这个关于阅读的“主题阅读”开始吧!(整理验证)

①确立主题:阅读

ps:确立主题,就是寻找阅读的兴趣点。郝明义(《越读者》)认为,兴趣是养成习惯的最佳动力。确定主题,也是明确阅读的目的。没有目标,很难坚持,也难以记住。

工具:网上各种圈子

②选书,编号

③看目录提问

④开始阅读,记录耗时

⑤写点评类笔记,尽量图解,用几个词语概括全书

阅读之前,准备好一个本子,然后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信息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譬如,关键词摘录)涂鸦本子上,上图就是我的手稿截图,一天的阅读量等于一张A4纸大小所涵盖的关键词或信息点,这时,你可能会认为信息量还是有点不足,但是还有一个重要步骤没有去做,就是通过搜索引擎(譬如,Google搜索、百度搜索或360搜索),把你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关键词或信息点,再去搜索、归纳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在这一个过程中,你的阅读量是远远超过一张A4纸大小所涵盖的关键词或信息点的。

千万别让阅读代替思考,通过这个方式是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阅读像过桥,方法千千万万,所以你可以根据这一种方式,归纳出你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

⑥合上书本,看着这几个关键词写书评,300-2000字不等

⑦设计试验方案,实践并记录追踪效果,不断改善方案

阅读目的

没有目的就容易被阅读这件事绑架,读与不读都会纠结。不读书或者不能坚持读书,会觉得自己不努力,而读了没有收获或者记不住用不上,更难受。

林语堂

叔本华

《怎样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 阅读四个层次。其实就是以阅读的目的分类。陈慧欣(前述推文作者)则把一次看一本书的收获分为:①(入门)看到有共鸣的句子抄下来,②(思考能力开始独立)笔记倾向于点评(文字+图解),拒绝纯抄,要求评语字数多于原书文字③(掌握类比能力后)联想到其他书籍,进入多本书同主题讨论环节。这是从结果去检查目标是否达到了。

目标的确定就是提问题。

选择: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服务者;纸书和电子版(优势互补,结合点一一笔记整理)

       《越读者》食谱,目标决定选择、屁股决定 脑袋丨

阅读的第一本书很重要,郝明义先生将其视为第一桶金。还有人建议读"书之书"。

林语堂

方法逻辑:打乱目录、建立思维樾、看目录提问题,关键词

因为结构就是一种表达的形式,你的思想需要一套骨架,需要外衣,需要有一个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这种展现不仅能传达你所思考的东西,还能够让读者非常容易的、深入浅出的、不费脑力的,引起共鸣,而这种共鸣,才是真正的让作者和读者,去沟通、去交流、去融汇。

笔记:关键词、逻辑性、目的性(问题导向)、图解式、结构可视化、Ppt

评论:批判性思维

应用

阅读和写作应该是分不开的。“高效”(=高质量、有效益)的阅读,应该以应用为检验标准,而写作是一种重要和直接的应用方式。"评论式笔记"就是最直接的写作式应用形式。在我看来,如果能坚持作评论式笔记,就一定能能坚持让阅读成为习惯。

写作习惯的养成:这也许是我能坚持写作的秘密(屌丝起步、深入思考、编辑排版、读者检验),关于书的结构(阅读课体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