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孤灯话论语一路向西——贝勒解西游读书

一路向西|05、西天取经背后的故事:《西游记》里的神仙其实都是俗

2017-07-21  本文已影响239人  36cdc03e7fe5

《一路向西——贝勒解西游》

贝勒吉祥 著

人生就是取经路,山高水远妖怪多。

跟着贝勒解西游,勇往直前把妖捉。

05、吴承恩的障眼法:《西游记》里的神仙并不是神仙

【《西游记》不是证佛证道之书】

重要的话说三遍:

揭示大明王朝的运作法则,展现渺小的个体在这个封建王朝之下的种种命运。

贝勒以为,这就是吴承恩老先生写作《西游记》的真实动机,《西游记》就是这样一本书。贝勒的观点靠不靠谱,大家在读完拙著之后会自有论断。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前人就对它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它是一部证佛之书,有人说它是一部证道之书,还有人说它将儒释道这三家合而为一了。

其实,贝勒前面分析过,《西游记》里的如来和太上老君,并不是佛教和道教里的释迦牟尼和老子,唐僧也不是历史上去天竺国取经的玄奘法师。吴承恩借用佛道相争,借用神仙妖怪,借用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是在影射当时的大明朝,是在给我们讲述发生在大明朝的种种故事。说白了《西游记》里的神仙妖怪,其实都是俗人,是生活在大明王朝里的形形色色的人!小说里的神仙并不是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神仙,佛爷菩萨们没有参禅念经,道士法师们也不在炼丹修真。其实他们都是人,都是有着七情六欲、贪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俗得不能再俗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世俗之人的所作所为。明白了这一点,那些以为《西游记》是证佛证道之书的说法就会不攻自破。

所以,佛道相争就是党争,就是大明朝官场上不同派系的斗争。西天取经,就是佛派对抗道派,扩充自己实力,剪除异己的行动。玉帝支持如来佛祖的取经计划,就是皇帝在平衡佛道两派的势力,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维护大明的天下。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体制之外的底层民众对统治阶级的反抗,而猪八戒和沙和尚则是被体制抛弃后又重新进入体制的典型……

这就是贝勒反复强调的西天取经背后的广阔世界,这就是西天取经背后的精彩故事。吴承恩借用佛道神仙和妖魔鬼怪的神话世界,借助西天取经这个表面线索来讲述大明朝,也是无奈之举。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为了顺利通过出版审查。

【《西游记》里的神仙不是神仙】

但是,一提到《西游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神仙妖怪,就是西天取经。这些印象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极大的阻碍了我们对《西游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必须要打破对《西游记》的这一肤浅印象,以后读到《西游记》里的各色神仙,我们首先要想到就是:他们不是神仙,他们是人。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地理出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顺利地认识大明朝。所以,贝勒从小说里找出了一大堆证据来支持我的观点:《西游记》里的神仙不是神仙,他们都是俗人。

【其实他们都是俗人】

证据一:真正修佛修道的人,都是看破红尘的人,都是清心寡欲、视名利如粪土的人。而吴承恩老先生一生醉心于功名利禄,想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五六十岁了还肯去做县丞这样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对名利如此执着的一个人,绝不会对佛、道思想有什么很深的造诣。虽然《西游记》里有很多貌似参禅悟道的诗词和偈语,其中如来、菩萨等人的对白煞有其事,听起来真像是有道高僧所言。但是大家不要被迷惑,贝勒可以断定,这绝不是吴承恩个人修为的心得,只不过他才情过人,读的书多一点而已。

证据二:在佛经里,“菩萨”是“菩提萨埵”四字的略称,“菩提”是觉悟证道,“萨埵”是有情于众生之意。合起来就是觉悟而对众生有情的人,也就是自己悟了道还要让众生也要悟道也要达到极乐的人。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就是这样的人,她的全称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而《西游记》中的观音真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吗?不是。她有权谋,有手腕,且自私,其所作所为与觉悟有情、与大慈大悲根本不相称。大家要是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

如来想把佛经传到东土大唐,并想寻一个善信来西天取经。观音听后主动请缨,愿去东土寻找一个取经人,如来是什么反应呢?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如来心中大喜,为什么呢?观音神通广大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她有权谋,有手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些问题后面贝勒会讲。接下来,如来告诉了她的具体任务:

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来的交待的很清楚,金、紧、禁三个箍儿要用在取经人的徒弟身上,防止他们不仗使唤。而这三个箍儿只有一个用在了孙悟空身上,另外两个,一个用来降伏了黑风山的黑熊怪,观音让他给自己看守后山。那个最厉害的箍儿,观音用它降伏了差点把孙悟空烧死的红孩儿,并把他留在身边做了善财童子。观音的所作所为明显违背了如来的意思,所以说她自私,不像个菩萨,并不过分。

【小说里的观音菩萨并不是这么美丽善良】

证据三:现实中的和尚都是出家人,视名利如身外之物,不贪财货。而在书中第五十二回,唐僧师徒遇到青牛精,孙悟空无法降伏,只得去灵山请佛祖帮忙。如来命人从佛家宝库中取出十八粒金丹砂,也就是十八座金山,想让孙悟空用这些金子把青牛精陷住。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些金子也不起作用。我们可以猜想,如来的宝库里到底是有多少金子啊?光这次拿出去的就是十八座金山,剩下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出家修佛的人是不贪财物的,可堂堂的如来佛祖,一教之至尊,却在自家宝库里藏着那么多金子,这是真佛祖吗?

证据四:自从乌巢禅师在浮屠山教给唐僧《心经》,这西去的路上唐僧经常和孙悟空讨论这部经书,经常谈到“心”的问题。貌似两人都有些悟性,有些修为,是有道高僧,其实,这还是吴承恩的障眼法。大家留意书中他们二人的言行,与真正一心向佛的得道高僧可差得远了。在万寿山五庄观,猪八戒偷听明月和清风对话,得知观里有人参果,就告诉了孙悟空,原著上是这么写的:

(猪八戒)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够吃,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什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麻啯麻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

听到人参果这样的宝贝,猪八戒已经急得无心烧火。老猪一直贪吃好色,他有这样的反应也很正常。但孙猴子是什么反应呢?他听了之后是“惊道”,他也知道“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这个“惊”字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孙猴子动心了,也想吃一颗来延寿。若是八戒告诉他这里有桃,猴子虽然爱吃,他也绝不会“惊道”!所以孙悟空马上问八戒:“如今那里有得?”猪八戒让他去偷几个,孙猴子马上答应了,还打包票,说“老孙手到擒来”。

一听说有宝贝,能延寿,就动心了,就想去偷,这是修佛的和尚应该做的事吗?《心经》上怎么说的来着,“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既然孙悟空对《心经》这么有心得,为什么还有挂碍?为什么还想让自己的身体长生不老,要偷吃人参果?

所以说,《西游记》里的神仙并不是真正的神仙,如来不是如来,菩萨不是菩萨,僧不是僧,道不是道。他们在书里参禅打坐,讲经说法,都是吴承恩的障眼法,是吴承恩在声东击西,迷惑读者。要是大家都明白了这一点,贝勒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讲述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了。(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