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汉文漫话》:漫谈古汉文“简洁”和“韵律”之美

2023-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在山清泉水

吉川幸次郎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被尊为“汉学泰斗”。他痴迷并敬重中国文化。

在青年时代,吉川曾赴北京大学留学,习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腔,与多位学人结下深厚友谊。

回国后,他仍喜着长衫,因言谈举止神似中国人,曾多次被误认为是中国留学生。为此,吉川心中却暗喜,为自己已与中国人趋同而得意。

吉川对研究中国文化孜孜不倦,一生著述颇丰。行文里所浸润的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深情,也裹挟着读者。

在书里,吉川将自己学习汉文(文言文)的心得和体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日本读者。

可以说,正是基于他对汉文的精通,所以在讲解中,吉川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从时代和文体出发,解读古典汉语之美,及其古文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吉川认为,“简洁”“韵律”是中国古汉语的两大特点,并辅以《论语》《左传》中的具体例子来拆解说明文言文的行文的底层逻辑。

显然,吉川讲解文言文的方式,对比其它同类书籍仅解读字词和句式的方式,更为卓越和深入:

他教会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同时,他还鼓励读者在阅读汉文时,不要只是放在“文中频繁出现的生僻字”,而是要靠“理清文章脉络的关系来加深理解。”

一言以蔽之,阅读者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直觉特别重要。

此外,本书的主要论点,即吉川总结的汉文本质:“汉文的语法极其简单,因其简单反而合理。”这一理念也贯穿于全书,并取材进行佐证。

在下篇,吉川通过对所取的汉文古代、中世和近世的名篇佳作,一一解读,讲解了议论文、记叙文、骈文以及碑志传状的发展脉络,及这些文本之间的规律。所涉猎的中国经典文章出自:

《孟子》《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韩愈、苏轼、归有光、王阳明、鲁迅……

他还直接表达,汉文对于东亚的影响,正如拉丁文之于欧洲。在近代之前,东亚各国在交流时都是用汉文进行笔谈。

这本书成于吉川五十八岁,正是学者的成熟期。合上这本书,仍能感受到他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所带来的洗练之感。

欣赏古文韵律之美,习得进入古文世界的方法。对于每一位汉文爱好者,这本书都值得拥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