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拥有富人的财富思维!
巴菲特在5岁的时候,就开始卖口香糖,他先到镇上爷爷家的杂货店以3美分一包的价格批发。然后以5美分一包的价格在他家附近推销。
这样他每包就可以赚到2美分的差价,每天卖10包的话就可以赚到20美分,除了寒冷的冬天他每年有超过240天的时间都在小镇上卖口香糖。
算下来他一年大约可以赚到4800美分,也就是48美元。按照现在的比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有300多块,但大家要知道这可是在1934年的美国呀。
6岁的时候,他又去卖利润更高的可乐,6瓶可乐25美分的批发价,卖出去可以赚到5美分,比口香糖要多出整整3美分。
10岁的时候,他动员邻居小朋友一起去捡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清理一下加价卖出去。此时巴菲特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啦
13岁的时候,他又开始为《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代先驱报》送报纸,他规划出了5条路线,每天要送将近500份的报纸。后来华盛顿邮报将整个镇子送报纸的活都交给了他,他还雇佣了更多的人来帮自己跑腿赚钱。
那个时候的巴菲特每个月就可以赚175美元,1942年的1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5美元,96元人民币,也就是说,13岁的巴菲特拥有了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6800元的巨额资产。
就这样巴菲特靠着不断的做小生意,耐心的攒钱,从最开始的60美分,到14岁的1200美元,他用这1200美元在他父亲的手里买下了占地面积40亩的农场,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当地的农民,每个月按时去收租。
在这个过程中,巴菲特发现了财富思维的秘密:让钱为自己工作,而不依靠自己的体能。
巴菲特第一桶金的故事讲完了,那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点是尽早接受财富教育,拥有财富思维,财富这东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巴菲特小的时候就已经在父亲和爷爷的指导下,拥有了财富思维,童年时代的巴菲特对于财富的思考方式,为他后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点是财富积累越早开始越好,巴菲特从幼年开始做生意,不断的积累财富,然后进行更大的投资,没有这一点一滴的财富积累,那也许就不会成就现在的股神了。
讲了这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富思维呢?
设想一下,假如今天你的收入增加了5000块,你会做什么?
你会去买衣服?买包包?买iphone??这是多数人在做的事情。
这些就是普通人的思维,而真正具有财富思维的人都是在规划好,正常生活支出后,合理规划剩余的钱,用这些钱去再去做一些增加你收入的事情,比如储蓄、股票、基金、房地产,甚至是做生意等等,持续的让钱去生钱。
总结一下,财富思维就是那些富人对于金钱的态度、投资理财的观念、让金钱滚动的策略、善用资源的手段、以及追求财富的精神和面对财富的品质。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当你通过思考变得富有,你将会观察到——财富来自于一种思想状态,一个确定的目标,以及很少的甚至没有任何的辛苦劳动。
财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相貌、学历或者出身,就去亲近或者疏远这个人,只要你拥有获得财富的思维方式,那财富便会向你招手。
财富思维会让我们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加上为所欲为的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有钱又有闲,比如退休后的马云、做慈善的比尔~盖茨夫妇、出售自己晚餐的巴菲特,上述的这些人都不会因为自己不工作、或者说失去工作,而考虑以后该如何生活。
所以拥有财富思维的意义就是学会建立自己的财富管道,并不依靠一种收入活着,通过投资、理财、建立自己的睡后收入,让财富可以源源不断的到自己手中,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终极目标。
事实上贫穷和富有的差距,多数是财富思维上的差距,财富增长是一个很漫长,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相对于物质上的贫瘠来讲,传统思维定式的限制更可怕,那么传统思维定式究竟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叫做“买鞋定理”,
假设你在商场花大价钱买了一双鞋子,回到家之后发现,穿起来有点不舒服,已经不能退换, 这个时候你要经历三个过程,
第一,这双鞋子你花了这么的多钱,你一定要穿回本了,才会甘心,即使穿起来很不舒服,你也要多次尝试
第二,这鞋太贵了,你不舍得送人或者扔掉,在家放的时间越长,你的注意力就总是在鞋子上。
第三,最后你放弃了,妥协了,你还是把他送人了
这个买鞋定理所要表述的就是传统思维定式对于我们的第一个影响,过于重视“沉没成本”,而忽略了“时间价值”!
是不是还不太明白什么是沉没成本?我们再举个例子:隔壁邻居王阿姨,由于她家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她买菜特别喜欢货比三家,去小区门口超市一看:“生菜一斤要三块五,太贵。”
于是,她坐六站公交去沃尔玛,“更贵,四块钱一斤。”
于是,她又坐七站地铁去永辉,“三块钱一斤,太好了,就是她了。”
于是她买了5斤,乐呵呵地回家了。
折腾半天,一算账,加上车费,还倒亏10多块钱。这就是人们的难以摆脱的思维惯性。
王阿姨只注意到了蔬菜的单价,过程中却忘记了这一路上浪费掉的时间,以及折损的路费。
美国哈弗大学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中,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词叫做“稀缺”,这个稀缺并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指心态上的,在这种心态上我们只关心眼前最紧急的事,其它的事情就都不重要了。
比如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他有房贷和车贷要还,结果有一天公司要裁员,在这种情况下他陷入了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裁掉,如果被裁掉,那房贷和车贷还不上了又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提前做一些打算,比如找找工作什么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占据了他的大脑,这种情况下他还会专注于手上要做的工作么?
这就是稀缺心态的,使人们走进思维误区,导致自己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去反复权衡,最终使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中。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人们忘记了本来真正重要的事情。
传统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的第三个影响就是过于重视现有的资源,而忽略了最终的目标,这种思维会导致人们在价值判断上出现问题。
拿买房来说,买房是你现在的一个需求,去转了一圈,了解了一下房价,发现买不起,你会怎么样?
多数人会因为房价太高,手里的钱不够,买了每个月还贷压力比较大,等等原因而选择放弃,一部分人会选择再等等,可能最后只有1%的人会选择买,
而现实中这1%的人就是我们身边具有财富思维的人,在对待买房这件事上,他们的脑回路是这样的,现在是不是买房的时机?要买什么样的房?哪里的房?需要多少钱?我还差多少?该如何解决这部分钱?解决过程会不会有意外发生、planB又是什么?
看到了么?我们的目标是去买房,而多数人只关注自己手里的钱有多少,买了之后的还贷压力!而只有少数人会考虑到要怎么去解决差的这些钱。这就是典型的因为过于重视现有资源,而忽略了最终的目标的思维。
上面说的这些思维方式大家可能都有意识到,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改变这些思维方式呢,让自己实现财富的增长呢?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保持贫穷的状态很简单,举个例子:让你写日记,你能坚持下来一天两天简单,坚持一年却不容易,但是让你把每天写日记的时间用来追剧看八卦岂不是更潇洒;让你每个月都把自己收入的10%储蓄起来简单,但是要让你把每个月的收入全都用来吃喝玩乐你更舒坦吧。
所以想要实现财富增长,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下面就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第一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当一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且你已经在这个事情中产生了金钱,时间和精神上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惋惜了,因为这样做只会再次浪费你的时间。
关注当下,做好你现在正在做的、想去做的,就可以了。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值钱的,为过去的事情懊悔,不如为当下的自己做好规划和准备。
第二改变心态,为自己留有空闲,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其实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空闲,设想一下,比如你要出门旅游,那你要带一个旅行箱,如果是一个大箱子,那就直接往里面装东西就可以了,但如果你带的是一个小箱子,那你就要反复权衡,哪些东西是需要带的,哪些东西又是不需要带的,当你在反复思考这些东西的时候,你的大脑已经没有精力去思考其它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你需要改变心态,不要总想着一些琐事,要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注意的事情上。
另外不管任何事情要给自己留有空闲,比如在金钱的管理上,要学会投资理财,学会积少成多的理念。就算是再缺钱,也要给自己预留一部分钱去做投资或者储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借钱。
有计划的工作和生活,并为自己留有空闲时间,让自己在空闲的时候可以思考哪些事情更重要,对于重要的事情要设置提醒,让自己在对的时间去做对的事情。
第三目标导向,先考虑目标,再寻找资源
不要把目标和资源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时机还没有到、经验还不足,到底要满足多少条件才能够去做一件事呢?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么来的。真正拥有财富思维的人都是在确定目标后,为这个目标去筹集资源,比如没人可以请、没钱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敌人可以和好、对手可以买通。
总之充分利用包括钱在内的所有资源,努力去达成目标,而不局限于自己现有的处境和条件中。
当你只有月薪5千的时候,你想攒出人生的第一个十万的时候。你要怎么做?
这时可能会产生两种思维,一种是我每个月这么点钱,还不够我租房,吃饭和娱乐的钱呢,我不可能攒到十万的。
另外一种就是,我要攒到我人生的第一个十万,从现在开始我要制定储蓄计划,每个月要储蓄工资比例的多少,如何控制自己的消费比例,怎样去节流,而除了节流之外我又要怎么去开源,实现工作之外的价值。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也会造就两种不同的人生走向。
财富最终是思维认知的产物,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发展边界。
富人富裕的岂止是钱,钱只是一个结果,他们富裕的是赚钱的整个过程和认知观念
穷人穷的又岂止是钱,穷人穷的是思维,是人对财富的认知和将资源与机会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一个人多看书,多学习,其实就是投资未来的自己。市场就是专门收割不学习却想要盲目冒险赚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