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和诱导

2021-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思无邪盛唐气象

今天我收获了一段给我启发的文评文字,让我收益匪浅。如下:

“一个优秀作家及一部优秀作品,只负责把最为真实人性以及由此派生的真实社会现象客观展示出来,不给出自己主观的判断和答案及解决之道,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发挥及思考空间,让读者自行判断、给出答案及其探寻解决之道,以此来诱发和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实现引导教化大众的目标”。

对此,我感觉深以为是。

我只觉得,自古人文一体,事不能作尽,话更说尽,一旦做尽或说尽,无论是人还是文,就顿时成了一个死局,且不能回旋,更无可挽回了。

人太完美,则一事无成。文要想面面俱到,就会繁花渐欲,误入歧途,偏离主题。

国画需要浓淡,文学更需要留白。作者尽可以把需要营造这种主题思考的背景条件,和人物事件,用时间场景联系勾勒出来,便可或是发散矢力,露锋收笔。或收笔回锋,戛然而止,就是大功一件。剩下的,尽可以把故事的余味和思考交给读者和受众自己思想,便是恰到好处。

美讲参差,多岐为贵。行书用笔,更是如此。如果任由主笔者恣意妄为,一路裸奔,把笔墨用尽,便没有了读者受众的思想空间,他们不起来造反才是咄咄怪事。

话分两头,再说这方。

这是我在头条看到的由钱理群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送给文学与小说的作者和受众的极好客观的文字。艺术留白,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和极能引发观众读者思考的美学意境。是一种高级的艺术手法。这也是鲁迅先生在对社会中的各色人物具象描述后留给受众最有价值的文学所在。

如今,在中国文学的这块领域里,偏偏就出了一位看似可以统领文学三军的文曲星君。和名如日月还无所不在的文笔皇帝。这无异于平地炸响了一声惊雷。

对于这等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件,只要能读懂文字的,自然都是有权品味的。更何况,眼下无论到哪里,都是一个民主的世界,文学评论,自然也不是专属于文学从业者和中国作协几位人物就能主导的专利。

再说,中国古代讲究为尊者讳,皇帝圣体龙胎,是不可以任人品评的。

正因为没有了品评和比较做为参考,所以皇帝更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所以皇帝自从入国子监大学时开始,便要由太子少傅教导下学会戒惧和慎独自省的功夫,才会心如明镜,才不会误入歧途,为此,常把自己定义为孤君寡人,用来时常提醒自己,自己每天的一文一字,一言一行,和一撇一捺像不像一位好皇帝?日理万机,只有这样经常给自己照镜子才行。

如今,人心常吞象,总喜欢商业营销和自我拔高。本来贵州没有驴,可有好事者,偏要拿鲁迅先生和莫言比,不过也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根据开篇的文学评论而言,再对照鲁迅先生描写一个活在旧中国里的小人物阿Q的精简文字和思想留白,再回看莫言的文学品质,恐怕真的要大打折扣了。在月色的清辉和诺奖光环的同时映衬之下,一种艺术的品味,一位文人的格调,顿时便自鲁中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