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智慧集

王阳明《传习录》下227——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17-11-04  本文已影响257人  无住居士

227

原文直解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以下门人黄省曾录。

【直解】《论语》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适”的意思是对于一件事,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认定必然可行;“莫”的意思是对于一件事,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认定必然不可行。整段的意思是君子处理事务,没有什么是预先设定必然行的,也没有什么是预先设定不可行的,一切都看是否合乎义,合乎义就行,不合乎义就不当行。一切都是随事顺应,没有丝毫成见。
黄勉之(名省曾,号五岳)问先生,是否事事都要按照《论语》中这样来处理。?
先生说:“确实是事事都要这样处理,一定要明白其中的宗旨。这宗旨就是义。义就是良知,明白良知这个宗旨,才不会执着。就好比接受人家的馈赠,也有今日应当接受,而他日不应当接受的;也有今日不应当接受,而他日应当接受的。你如果执着了今日应当接受,便要一切馈赠都接受;执着了今日不当接受的,便一切都不接受。这便是‘适’、‘莫’了,便不是良知的本体了,如何能说合乎义呢?”

笔记

我们做事情,不能本本主义,不能经验主义,要根据当下的情况,依凭良知做出适宜的决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