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一种人找理由,一种人是找答案。
我是第一种,习惯性的找理由,但自己有时候也很难察觉到,只是觉得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者水平上比较欠缺,很少深入去思考,准确的说是选择性逃避。如果说被人发现自己存在这个问题,那确实值得改进了。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一个厉害的人。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厉害,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那他必定很厉害,因为他知道如何用知识体系找答案。
我的陋习带到了工作中表现是看问题比较片面,大局观不够,往往还没带着解决方案就找同事开会,导致很容易被怼得哑口无言,不禁问。每当此时我都觉得自己知识或者认知贫乏,而这样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次。有横向思维,没有纵向思维。
常常觉得自己的碎片化信息无法或者难以整合应对复杂的情况,因此很容易被带偏。
找理由的人非常容易否定自己,他会从别人身上找理由,从自己身上找理由,有时候回责怪对方责怪自己,我这儿不行,那儿不行,我要反思,但是反思了以后呢,就是不想着去解决问题,没有下一步解决方案。
万维钢老师有段话:
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大牵扯到其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
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才是知识,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这说明学到的不是自己的,用到的才是自己的。在局势不明朗,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退缩,及马上向外求助。
周岭老师曾经分享过写作的方法,就是写触动到你的点,再根据触动点去发散思维,为什么会触动到自己,哪些经历引起相关,下一步怎么做。
我发现工作中也可以用触动反思法!工作中触动、反思、下一步计划,工作中能被触动到的要么是自己做的比较好的,要么是别领导批评的点,这时根据触动点去反思自己哪儿做的不到位,去反思去深耕,去细化执行,工作往往有进展。
有触动就有痛,有痛就想不痛,想改变,这时候往往在我们的认知圈边缘。
说了这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呢。周岭老师在他的新书《认知觉醒》中提到,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触动自己的点和块,然后将其拼接称自己的认知网络。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后,在遇到一些不明朗的问题时,就可以采用自己的认知去做选择,总比不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做来的要好。
加油,愿我们都能成为有认知体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