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万次,我想关闭朋友圈功能
以后再也不要发朋友圈了,没意思。
多少次,我对自己发过这样的“誓言”。或者尝试关闭朋友圈,或者禁止看到更新,又或者跟朋友打赌几天不用朋友圈。
然而,这些招数的有效期都不超过三天。依然是每天遇到开心的事想发条朋友圈分享一下,遇到伤心难过的想发泄一下,遇到值得纪念的事情想mark一下,看到好的文章想转发分享一下。包括现在的我,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平均一天一条。
微信朋友圈英文是‘moments’,旨在让我们用文字图片的形式来记录生活的点滴。
我从来不认同那句“晒什么就是缺什么”,也不认为大多数人发朋友圈是为了炫耀。大多数人都只是想及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而已。本来朋友圈就是这个含义嘛。我也从未屏蔽任何做微商的朋友,我刷朋友圈也只是想看看我的朋友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了解一下他们的近况,做微商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现在为什么我如此迫不及待希望摆脱自己对它的依赖呢?
1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修好一张图、看到好的句子、领悟一些以前没领悟的道理、去到一个好玩的地方的时候往往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些分享到朋友圈,但是发完以后心情却会变成或满足,或失落,或气愤甚至懊恼,而这跟发送之前的期待、开心、伤心等情绪完全不一样。
-
原本发我吃了什么好吃的、玩了什么好玩的,只是希望告诉朋友们,我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玩的很开心,想把这种心情与大家分享一二。
-
原本发我和朋友、恋人的合影,只是想记录一下我们在一起的时刻。
-
原本发一些鸡汤、励志的句子,只是为了告诉低谷的自己要坚持、要努力,或者仅仅希望这些能给需要的人带来一点光。
-
原本发我抑郁、低落、烦躁的心情,只是希望得到朋友的安慰,或者仅仅只是把朋友圈当作树洞来发泄、缓解一下不良的情绪。
-
原本转发一些自认为有趣或有用的文章,是想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这些都是“原本”,都只是初衷。对于我这一类太过于在乎他人看法,简单来说“玻璃心”的人,实际上,一条朋友圈发送出去之后的心情绝大部分是取决于他人的,取决于他人的评论、点赞或沉默的态度。
2
微信朋友圈是真实朋友圈一个小小的缩影,朋友大体分为亲朋好友、熟人、点头之交,现实生活和朋友圈都是。发朋友圈就像是在跟朋友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希望能得到回应。所以,当一条朋友圈发完,如果没有得到任何点赞、评论,或者得到回应的数目不如自己期望的多,心情自然会隐隐失落。会想是我说错了什么,还是大家都不喜欢我说的,还是根本就没有人在意我在说话?
也许有很多人,不会像我这样,有一颗敏感而易碎的玻璃心,他们丝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也许有很多人,不会像我这样,每天会从生活的点滴中得到那么多感悟。
内向、敏感、脆弱、思维活跃、过于在乎他人看法这些因素导致我无法很好的面对生活中一些别人看来压根不是事儿的事。
越来越少的人在朋友圈发自己的生活状态:也许他们是在晒旅行晒包晒男友后被人说装逼秀恩爱以后决定不再发;也许他们是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言论后决定不再发,比如缺什么晒什么、只有缺爱的人才天天需要发圈;也许他们是在发了牢骚等负面情绪之后,被人说整天散发负能量以后决定不再发。
而对我而言,杀伤力最大的是下面这类事情。
-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同时去参加万圣节派对,我们分别扮了两款不同的女巫,那天玩的很开心,结束以后我们先后在朋友圈发了一些派对照片祝大家万圣节快乐。评论和赞都很多,可是当我看到她那条朋友圈竟然有另外几个没有给我点赞的共同好友给她点赞了!是好几个!我的心都碎了!表面上那几个人跟我的私交并不比跟她的差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她给我的安慰是因为我平常发的频率比她高很多,所以她偶尔发一条他们比较新鲜。
3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友中有那么一两个人从未给我点过赞从未给我评论,但在其他人的朋友圈却异常活跃。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平常发太多,打扰到他们,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哪里得罪了他们。
现在想想从不给我朋友圈点赞评论却在别人那里活跃,原因可能有几条:
- 对我有意见
- 因为我发的太频繁(其实也就平均一天一条的频率吧)而选择性过滤我的消息
- 我在他们那根本就是透明人而直接过滤我的消息
而对于这三条我都不能接受,有人让我把这一类人分组,下次发状态把他们组屏蔽就是。分组的做法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是的,那次伤心之余,我确实这么做了。但是在我下一次发朋友圈的时候,我却发现,每次,我都要单独把他们这个组排除开来,这无疑不是一次次在提醒我曾经他们那样对我,而且如果他们真的对我无视或者讨厌我,这样对他们“特殊”对待,值得吗?所以后来我又选择对所有人可见。
朋友圈就是生活的缩影,就像生活中,你也没办法做到让任何人都满意、喜欢你。
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发完朋友圈好的心情反而受到影响,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继续做下去?现阶段,我还在为此挣扎。也许在我的修为能达到百毒不侵的那一天,我也就不会再挣扎着一次次去尝试关闭朋友圈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