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alia•舞马》,一台城市里少见的奇观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Cavalia舞马

       北京可以说是国内剧场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了,话剧、音乐剧、舞蹈、脱口秀,只要你想,总有剧场可以安抚你、并馈赠一个良夜。然而在类型多样化的同时,反观北京的剧场文化,优质的舞台秀并不多。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种种,主要则是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舞台形式,秀强调的是一种更立体的感官体验,甚至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在创造奇观。

《Cavalia•舞马》是谁

       在城市生活,是需要奇观来填补想象的,来自加拿大的《Cavalia•舞马》就是这样一场奇观。这出舞台秀的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是诺曼.拉图爱,他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负盛名的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之一。

       与大多数常见的舞台秀最大不同是,《Cavalia•舞马》的主角是马、而不是人,舞台上会出现四十匹同表演者共同演出的马,演员会同马一起完成剧情和一些高难度动作,比如60公里时速的马背上翻腾、马背芭蕾、演员站在两匹马上跨越障碍等等。

       《Cavalia•舞马》不是以情节取胜的舞台秀,故事从少女与马亲近的梦想开始,一共十四幕每一幕都是她同马儿关系的更迭,他们一同从原始洞穴的苍凉走过热带雨林、没有人烟的沙漠,从神秘的东方相伴来到文化气息浓郁的欧洲,人和马之间的关系也从最初的陌生惊恐慢慢过渡到相知相依,而讽刺的是,这和谐相伴的反面恰恰是愈成长愈疏离的、都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听起来简单,但试想一下马的脾气秉性吧,要让天生爱自由的它们按照情节的发展来“走位”并不是件容易事。皮鞭和粗暴的训练方式从来得不到真正的合作,《Cavalia•舞马》也完全不是以那种方式完成演出的,它依靠的是骑手和马之间长时间培养出的绝对信任与默契。

       跟多数人想象中的训练动物不同,《Cavalia•舞马》的演员们平时给马匹们喂食、洗澡、玩耍,训练中也不会给带马鞍等马具。而另一面为了使马匹不累、又能保证演出质量,《Cavalia•舞马》的演出马们经常要经过数个月的训练才能登台,正是这种自然的相处模式,得到马的反馈也是自然的、舒服的。

       有了马匹和骑士自然默契的配合,观众也就将看到比原本舞台秀设定更多的即兴内容,马儿们在每场演出都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给自己“加戏”的部分,而此时演员和配乐乐队也将根据它们的表现为动作、音乐做相应的调整,因此每晚你将看到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秀,而这也是舞台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一切都是当下的、不可复制的。

是,它是“反马戏”

       在之前《Cavalia•舞马》的宣传中极少被提及它是一场马戏表演,主办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表示的确不愿将其定义为马戏,这其实源于一个略显尴尬的长期误解。

       马戏是属于杂技门类下的舞台艺术,表演者和动物一起完成带有杂技、魔术、滑稽等表演的综合演出,往前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角斗场,我国西汉年间也有斗兽的活动。但由于在马戏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19世纪中期、西方的维多利亚时代,为了追逐利益、吸引为猎奇而来的观众,许多马戏团会用非常不人道的方式对待表演者和动物,也因此有不少恶名。

       《Cavalia•舞马》对于自己非马戏的定义其实是非常感性的,从创始人诺曼到编舞家、表演者无一不是爱马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同以往不光彩的马戏形式有所沾染。

       而同时它也是客观的,因为它呈现的并非猎奇式的“奇观”,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真正能让人惊讶的了。《Cavalia•舞马》想在舞台上呈现的恰恰是人同动物之间可贵的默契和信任,它基于表演者和马的长期沟通,没有所谓的驯服、而是依其习性的配合,在演出过程中也是在探讨人类和马的关系进程。它是野性、敏感、忠诚的,在数千年间同人类一起征战沙场、田间劳作、游尽山水,这个关系的演变也是人同世界关系变化的体现。

       时至已发展到科技时代的今天,能看到马的地方其实不多了,更不要提能同它们回归到一种平等亲昵的关系之中,我们甚至难以同人类自己亲近起来。在这种时刻出现的《Cavalia•舞马》正是一种提醒,以“反马戏”的形式邀请观众回顾生命同生命温柔相待的时刻。

Cavalia的舞台责任

       这不是一个故意提升高度的标题,我们必须正视生活对于深刻的需求。舞台作品的娱乐性在当下已经被相当强化了,这可以看作是大众对于严肃文化的反叛,但现在看来有点矫枉过正。事实上任何一部真正优秀的舞台作品,在具有可看性的同时,都可以挖掘到深层的文化根基,没有真正的美是肤浅的,底蕴是好作品的基因。

       《Cavalia•舞马》也是一样,单纯从作品的娱乐性上来看,观者可以得到视听觉享受;但最动人的部分仍然是进入情景后,感受到的作品对于人同动物之间关系的呈现,甚至是关于人类同社会同自己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探讨在以往的马戏表演中是看不到的,后者是人工驯化的成果展、博君一笑,《Cavalia•舞马》则选择了令人愉悦的方式讨论一个严肃命题。跟它相似的是日本戏剧导演山田左之的《变形记》,舞台上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由机器人扮演,它躺在床上呼唤母亲、它感受到寒意进而失望、死去,一个看似没有生命的生命,因对人的失望而死,这个立意本身就让人震撼。

       以电影、小说为载体的此类文艺作品不算少,但在舞台作品领域,《Cavalia•舞马》的做法还是很前卫的,毕竟我们都知道,电影可以用特技、小说是语言描写,舞台秀则是货真价实地呈现,掺不得半点假,而这也是它可贵的原因。

       因此在这里推荐《Cavalia•舞马》的理由不是它拥有244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2000位观众的超大演出帐篷,不是它有四十位表演者会同四十匹马一起完成观赏性极高的表演,甚至不是这些可爱优雅的阿拉伯马、澳洲种马、克里奥而马本身,而是它提供的这个不可复制的、让人重新温柔起来,也让人再次思考自己和世界关系的剧场时间,这无比重要。《Cavalia•舞马》北京站最后15场的演出,推荐你去现场看看。(文/李想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