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自驱型成长的孩子?这九个习惯,家长不要错过

2023-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涂涂妈学育儿

在学校开完一场亲职教育小组的活动之后正准备离开,没想到一位老师拉住我,说起了她的儿子。

她儿子今年小学五年级,别的都还好,就是不爱学习,有时甚至连作业都不愿完成,一副摆烂的样子令她很生气。

但自己是老师,知道生气也不起作用,她就跟孩子讲道理,可是没想到孩子居然这样对她说:“妈妈,你总是叫我做作业,我好痛苦呀,我都不想活了。”看到小小的儿子一副痛苦的样子,她又气又怜。

有时她也会想一些激励孩子的办法,比如孩子准时完成了作业,就奖励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带她出去吃他喜欢的美食,可是这种方法用一次起一次的作用,不用他又不爱学了。

这位老师感到很焦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了。其实这位老师的育儿烦恼,也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没有形成学习内驱力,她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在背后赶着走,这样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痛苦的事情。

而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她会更加独立,更加主动,也更加自律。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小学阶段,由于课程比较轻松,家长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孩子的习惯培养好,为孩子的成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作者尹丽华分别讲述了九种孩子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

1.定目标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目标的人,睡不醒;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有目标的人,醒来了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船,没有方向感。

目标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会指引着孩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长期和短期目标,然后将目标划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紧咬目标不放松。

当孩子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时,孩子内心的自我效能感就起来了,自信心也有了,这样的孩子也就不怕困难了。

2.独立的习惯

独立,意味着自己读书、自己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部分的啃老族,他们毕业后仍然不愿出去工作,在家里靠父母养着。孩子成为啃老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以至于成年后无法独自生活,而选择在家里啃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无论我们再怎么爱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陪伴他们一辈子,孩子终将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所以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独立习惯,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就要他们自己做。

3.认真的习惯

不积蛙步无以成千里,只有认真完成每件小事的人,才可能成大事。因为没有谁可以直接跳过过程,而拿到结果。

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无论是孩子玩玩具还是看电视,或者读书写字,都要求孩子认真。

4.勤奋的习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世界上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时间与贫穷。而这个世界最不会亏待的,就是那些勤奋的人。

家长除了自己以身作则以外,还可以给孩子讲名人勤奋的故事,鼓励孩子向名人学习。

5.合作的习惯

俗话说,一个诸葛亮,抵不过三个臭皮匠。集体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获得成功。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鼓励她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会分享东西。上学的时候,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6.创造力的培养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开始。允许孩子自由的想象,鼓励孩子刨根问底,一个会提问的孩子,往往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7.时间管理

“一寸光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教会孩子不浪费时间,做作业不磨蹭,当孩子高效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就由孩子自己支配,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做作业的速度。

和孩子一起商量,制作日常惯例表,合理利用好每一天。

学会时间管理,可以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让我们的一生,活出别人的几辈子。

8.自律的习惯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大,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很难有大的成就。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求他不说脏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制定的规矩一定要执行等。

9.勤俭节约的习惯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坐吃山空,一个人不懂得节约,再好的家境也容易败光。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浪费粮食,不乱买玩具等。还可以把不穿的衣服、玩具、书籍送给有需要的人。

在《习惯的力量》中有这么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