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职场菜鸟成长记

三个问题判断是不是真正的高管

2020-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宛若蕙质兰心

周末的上午,我去安的公司,大厦管理很严,保安大哥说因为是周末,值班台没有人,没办法刷开闸机,只能请人来接才能进去。

我在大堂等着她,恰好有人通过闸机,我就请他帮忙刷卡进去,我刚到八层,旁边电梯就关门下行了。透过公司的玻璃门,看到空旷的前厅,一侧竖立着LED屏幕,另外一侧摆放着奖杯、奖状。这种感觉异常亲切,电子屏幕显示着科技的属性,奖杯奖状展示着肯定和荣耀,没有设置前台代表着简单高效。电梯提示音响起,Anne走出电梯,她到一层没接到我又折返回来,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她的干练、利落令人印象深刻,是实干型的CEO。

谈起她多年的职业历程,她脸上闪现着光芒,名校毕业,一路辉煌,十年的外企高管背景,让她更加具有全球视野和宏观格局,去看待商业和行业的发展。离开外企后创立了现在的公司,发力在医疗科技领域,能够全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是她热爱的事业。

公司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几百人的团队,事无巨细她都愿意亲力亲为,谈起今年的两次融资,她不无骄傲地说,融资团队访谈她一人即可搞定,没有谁对公司的情况像她一样了如指掌。同时她也对管理团队有深切期待,如果高管团队能够站在全局角度想问题,就会更加符合她的预期。

我对她说,如果公司发展到下一阶段,CEO一个人的精力无法分配到那么多细节中,势必需要更多的人来分担她的工作,所以打造组织能力,寻找和培养合格的高管要从现在就做起来。无论是空降高管还是企业培养的高管,通过他们的业绩表现、一言一行,就能够清晰地判断他们于企业而言是伙伴,还是过客。

三个问题判断一个真正的高管

所谓高管,就是高级管理人员,如何界定高管,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尺,有的公司把总监级及以上的管理人员都称为高管,有的公司则是副总裁以上的。行业对于高管普适的理解是负责一个或几个领域,且介入核心决策的管理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管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呢?有这样几个角度可以帮助判断。

是否站在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和做事

教练技术中有一个不同视角的练习,同样一件事理解角度不同,看法就完全不同。高管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极致,这也只是合格而已,要成为优秀甚至卓越的高管,要有更高的格局和高度,站在他人的、全局的、系统的,甚至时空角度看待问题,视角自然就不同。职场上常见的矛盾是争夺资源,各业务的一把手为预算、成本、HC、客户资源等争吵不休的情景,可能在每个公司都或多或少的会有。这时候,如果能够把全局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是否把高管团队视为自己的首要团队

一个公司的高管团队,也称为“第一团队”、“核心团队”,对企业的成败负有责任。这个团队之间的配合程度常常是企业各部门协作的缩影,决定着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公司的效率。小公司内部协作简单,效率更高,而复杂的组织,跨部门协作会成为瓶颈级的问题,阻碍着整体的效率。如果高管心目中的第一团队是自己的部门和下属,那么这个思路仍是部门分隔的思路,典型的部门管理者的思路。优秀的高管一定是把公司的其他高管视为伙伴,相互支撑、共同进退、共担风险。

是否具有反思精神和自我进化能力

在商业中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在组织中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是人总会犯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高管因为负有更重要的责任,所承载的光环和承受的压力就比普通管理者更重,能够时刻保持清醒,不被名利所迷惑,并且常常反思、复盘,客观、理性直面问题,保持进取和自我进化的能力,这是高管与普通管理者相比重要的能力。就像常说的一样,要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高管有什么意义?日子还不是照常。我想,这个判断的价值在于,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多一个角度去判断和激发高管团队,会促成有益的变化;对于高管本人,多了一个角度的建议,兼听则明;对于普通管理者和职场小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会在面对许多身居高位却不够完美的管理者时,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2020年10月1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