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文选上层圈子嫣然一笑

你想不想高效阅读?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7494人  知复
多读书,读好书

高效阅读的困境

大概多数人看到标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废话,谁不想高效阅读啊?你起这么个破标题,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看官,莫要着急,依我看,很多人还真不见得想高效阅读
不信咱们就看看自己周围的人:

没错,很可能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三类之中的一类。笔者身边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你可能又要说了,那这些人至少都是想读书没读完嘛,并不是不想高效阅读。
其实,很多人只是有读书的想法,却并没有坚持付诸实施。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认为,即使你想读书,但是基于以上种种理由,并没有进行高效阅读,那么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逃避高效阅读,所以从根本上说,其实你内心并不是真正想高效阅读

什么是高效阅读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阅读呢?
我认为,高效阅读是在追求读书速度的同时,尽可能从书中挖掘最大的收获的一种读书方法。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1. 读书速度尽可能快。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读书需要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快,而读的快并不妨碍掌握书中精华。
  2. 尽可能吃透一本书。读一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把书变成自己脑子里的货,因而我们要真正掌握书中的精华,即使我们把书扔掉也带不走已经吸收的思想和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若要追求高效的进步,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我知道你肯定是想好好读书的,要不然不会进来看这篇文章。只不过,你也许总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达到高效阅读的状态。
我们不纠结这个。其实写这篇文章,我是想帮你总结一下高效阅读的方法,希望咱们都能在好的方法的指引下,能够既想好好读书,又做到高效阅读

阅读的四个层次

美国学者、教育家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最基本的阅读,要求识字并能了解文字的意思,但也仅仅停留在了解文意的状态。

检视阅读

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字的大意,能够概括其中心思想以及抓住其中要点。检视阅读是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方法,能够快速抓住要点,进而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同时它也是选书的有效方法。

分析阅读

也叫精读,就是通过完整阅读,将一本书内容完全消化,变成自己知识的过程。其要义在于“提要钩玄”,一方面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另一方面掌握作者的观点。
分析阅读的最好辅助方法是写读书笔记,边读边记笔记能够锻炼读者的思考能力,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使人的思维更具条理性、逻辑性,进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读书笔记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还可以通过“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读书笔记的核心目的在于精读书籍,其类型不拘一格:

  1. 摘抄型读书笔记。简单摘抄精华内容。
  2. 感悟型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悟。
  3. 评注型读书笔记。对书中内容进行批注或评论。
  4. 综合型读书笔记。以上三者均有,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好的方式。

主题阅读

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针对同一主题,读多本书,综合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全新论断,这一论断也许在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论述。写综述类的论文即是此类。一个人要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要掌握主题阅读。

对于不同类型的书,阅读的方法不同。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高效阅读一本书,着重运用的是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两种方法。通过检视阅读确定书是否值得读以及哪部分需要重点读,然后进行分析阅读,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掌握一本书的精华。

快速阅读的一些方法

首先很多人对于快速阅读的理解是有所偏差的。
快速阅读并非一味求快,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宁肯放慢,也要保证阅读效果。
快速阅读也不等于快速记忆,人脑接受信息的速度有限,我们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大脑,而是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写读书笔记,多多积累,方是上策。
但是,快速阅读的确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并且能够通过刻意训练有效提高。

快速阅读的基本要求:视读不声读

很多人阅读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或者嘴上不发声,却在心里默默地把文字念出来。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原因有二:

  1. 一般人语速比视读速度要慢;
  2. 声音会对阅读者造成干扰,影响阅读效果。
    人的眼睛跳动速度远远快于语速,采用视读而非声读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阅读速度的极限
    另外必须补充的是:我从得到某一篇文章中看到,不同人对于文字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一类人是听觉型的,也就是更善于通过语音理解意思。也许这类人更适合声读。

视读的技巧

人在默读的时候,还很容易走神,因为缺乏持续有效的刺激。这时提高阅读速度就更为重要。练习提高视读速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用笔快速滑动,牵引视线快速移动,可以带动训练视读速度的提高。长期练习后,阅读速度甚至可以提高3倍以上。
视读的时候,绝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而是一小段字一小段字的看,视线的焦点落在每一行的关键词语或短语上。熟练之后,甚至可以每次视野扩展到相邻的好几行。

快速理解更重要

追求快速阅读而不求甚解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快速理解相比于快速阅读更为重要。
快速理解书中内容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问。我们可以在阅读时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

通过在脑子中建立这样的问题意识,就能够在快速阅读时达成更好的理解。
而真正检验自己是否理解的方式是复述,如果在读完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意,那说明理解到位了。

高效阅读的另一秘诀:以写带读

杜甫有一句诗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与写作是一对分不开的兄弟。我们可以认为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输入足输出才足,反过来多输出也会带动多输入
很多人抱怨自己写作水平不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练得太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读书太少。
我们在这里不花时间讨论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而是讨论一下如何通过多写促进高效阅读

读书笔记

我现在正在形成一个习惯,碰到好的音频或书籍,一边听或看,一遍打字敲下要点,作为读书笔记。这是最简单的以写带读了。之所以多花点功夫手敲一遍,是因为如果只是听或者看,很容易走神,抓不住要点,而同时记下要点则帮助我强化了记忆。如果能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就更锻炼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了。
这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更专业的笔记还可以包含自己的感受、思考等。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还可以有绘制思维导图、撰写书评等。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书中的精华总结提炼出来,达到了读懂书的目的,同时自己的笔记又便于积累
所以,读书笔记是极好的以写带读的好方法。我们后面在讲万维钢的读书笔记法中有详细将如何做专业的读书笔记,这里不做展开介绍。

书评

如果你敢就一本书写书评,那很可能你真的读懂了一本书。写书评,前提是你掌握了这本书的核心要点。而在具体评价的时候,又一定要举书中的例子和细节,那么也就意味着书中的亮点也尽在掌握。所以,掌握一本书的更好方法也许是写书评。
当然不见得每本书都要写书评,也没那个必要。书读得多了,你会发现不同书之间是有联系的,可能在某个观点上有相同或不同,也可能讨论的视角不同。这时候对这些观点来个综合分析,就相当于把不同书中的精华整理成更精华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更有针对性甚至更有价值的信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这篇文章就是干了这么件事情

以写带读:持续的输出带动源源不断的输入

最近感觉写东西变快了,也有东西写了。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最近一段时间坚持写作,二是读书时记了不少读书笔记。
由于持续的输出,我常常也会发现自己对素材的需求持续升高。因而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我会主动找来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有时来源于不同的材料。要不然,脑子里没货,怎么写东西呀?
持续的输出带动源源不断的输入,相信我,如果你想要高效阅读,那就坚持写作吧。写下你的生活感悟,写下你读到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点子与净化,写下你从读书中激发出对某事物的看法灵感。
当输入输出形成高效的水流时,你的读写能力,乃至理解、分析、思考能力,都将得到高效的提高。

万维钢老师提倡的“强力研读”法

万维钢老师曾经是一个物理学家,后来他发现自己更大的兴趣在于写作,于是辞职成为一名专职作家。他写了很多好书,包括《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智识分子》等。去年开始他在得到开设了“精英日课”专栏,订阅量超过10万,现在又开了第二季。
他是一个读书非常高效的人,其中英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非常惊人,尤其擅长将英文书籍用最快的速度抽取精华写成中文,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高效阅读的能力。
万老师所讲的“强力研读”法,是基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所提出的。强力研读的具体概念是:

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图能在一本书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举个特别通俗的例子,就好像小偷偷人家里的东西,把除了厨房水槽之外的所有东西都偷走了,几乎干干净净……
强力研读有三个特点,跟“刻意练习”一致:

  1. 不好玩。因为追求对书的融会贯通,需要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全神贯注的进行阅读,因而非常累。
  2. 用时很少。因为强力阅读很累,没有人能够长时间坚持那样的强度,因而我们需要把经历充沛不受打扰的时间留给强力研读。
  3. 不追求快。单纯追求快而进行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舍本逐末的方法,对于“学习区”内的书我们要进行充分研读,彻底吸收其精华。

一本书要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

好书读一遍无法掌握精要,反过来说读一遍就能掌握的书不值得强力研读。如果不是学术经典著作,一般读两遍也就够了。而且最有效率的是读完一遍马上读第二遍。

第一遍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是为了跳出来。

怎样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要达到能够取代原书的水平,也就是说,书扔了,只留下读书笔记,你并没有任何损失。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 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这是从厚变薄的过程,相当于把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只抽取了其中的脉络精华。但是一定不要抄原文,要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脉络之外的一些故事或细节也可能是亮点,这些可以单独抽取出来,作为自己的素材。
  3. 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高水平的人读完书之后记满了批注,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理解、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甚至是由这段文字产生的灵感。这些新的灵感稍纵即逝,一定要及时积累起来,它们甚至可能比原书更重要。
  4. 发现这本书与之前所读书的联系。不同书之间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可能相互佐证,也可能相互冲突,或者反映了不同事物的两个侧面。联系是产生新思想的重要源泉。

你读的书多了之后,会发现不同的书对于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结论,而这时由于你已经纵观全局,有了自己成熟的思考,能够知道那个对那个错了。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写书或文章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笔记是对一本书书最好的尊重。读书笔记既可以自己看,也可以分享给别人,关键是get到书中精华。
另外,万老师还建议用evernote整理读书笔记
我倒是建议:你还可以把写的读书笔记发到简书上,正好以写带读,发出来又能够帮助别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新时代的阅读方式:听书

其实听书倒也不是什么新词,古代就有说书的,二十年前单田芳说书也是火的不行,这是听众用耳朵读书的一种方式。
但是今天的听书不太一样
比如说喜马拉雅、得到等很多APP,都提供听书服务,通常是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由专业的朗读师读出来,供用户空闲时间听。得到还推出了每天听本书服务,将每本书拆成精华,录成音频大约半小时,付费提供用户使用,你别说,用户订阅量非常高,我自己也订阅了。
我认为,这是新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典型产物。新时代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更难找到整块的时间读书,因而利用碎片化时间是特别经济的手段。由于听书对环境的要求更低,我们在进行开车、散步、爬山等不费脑的活动时,就可以同时听书,这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那些嚷着没时间读书的朋友们,我倒是建议你们下载个这样的APP,利用空闲时间每天听听书,说不定真的把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了呢。


007写作不出局第4篇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 第6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