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一)
我总认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区,因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有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然而,当我零距离走进济南市市中区,和市中教育人美好相遇后,我的这种看法被彻底颠覆了。
前期,静静博士联系我,询问我能否抽空参加市中区的深度学习国际论坛。因为听说有来自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国际同仁参加,藉此可以聆听到来自西方关于深度学习的声音,加之深度学习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于是便欣然应允。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两天多的接触,我明显感到市中教育人并不是想象中的傲慢、过于自我,而是特别地谦和、热情。在接待环节上,他们对每个来宾采取一对一“保姆式”跟踪服务,避免了其因人生地不熟而抓瞎的窘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体贴周到的市中式服务,让我们倍感温暖。虽然我听不懂英语,但是从翻译的转述中知道,老外们都在不断地赞叹。其实,接待也是软实力。
这是一次以“探寻学习的真谛”为主旨的深度学习国际论坛。由一个县区发起承办国际论坛,并不多见。据说从年初他们产生办国际论坛的念头,到拿到政府的批文,前后经历了近10个月的周转。当下只要与“国际”相关的活动,其审批之难是可想而知的,市中区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市中教育局的领导说,让校长老师们看到世界、拓宽视野,再难也要办。在中国基础教育已经站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的时间节点上,市中教育人选择办论坛,深度观察世界教育的模样,可见其开放、前瞻的胸襟。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深度学习,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办真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市中教育将论坛聚焦于此,足见其管理理念的前瞻性、敏锐性。倾听来自中外的声音,思考教育发展的真问题,探寻学习的真谛,市中教育人用行动诠释了“办高品质教育”应有的追求。
其实,17日晚当我拿到会议材料时,就已经发现了市中教育不同凡响的品位、品质。在材料袋里,有一本关于市中教育的宣传画册,文字风格、画面呈现以及外观装饰等,皆极为艺术,真的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我接触过太多的宣传画册,能做到市中教育水平的并不多见。市中教育人是精明的,用一本精致的小册子就吸引了来客的目光。有时推介自己,不光要说得好,还需要做得好。所有的尊重、仰慕,都是靠实力来赢得的。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本次论坛地点选择在与泉城广场毗邻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五星级标准,让外国友人看到了中国气派和风度。据说,为了选择适合的地点,他们先后考察了30个酒店。尽管论坛由市区承办,但会务水平丝毫不比省级、国家级的国际论坛掉价。市中教育人办论坛的实践启示我们:只要认真,就有口碑。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二)
论坛首日下午,参观市中区两所学校:南上山街小学和济南十四中。本以为天下好学校只是建筑风格、文化特色不同,其它皆大同小异。然而,当我从两所学校走过后,还是被“震”到了。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南上山街小学,一所有着90多办学历史的学校,地盘不大,校本部办学规模也比较小。然而,这所地处老城区的小学校,却在螺丝壳里做成了大道场。他们以“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为追求,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形成了“整合式素养课程体系”架构,依托“走进民俗文化”的校本课程研发,设置了80多门自选课程。30多个班的办学规模,却供给了如此众多的课程,真的令人惊叹。他们用丰富的课程,保存儿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为每个孩子过一段幸福完整的生活营造了多维度的时空。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课程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最重要标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图谱,就有什么样的师生行走方式,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能力。触摸南上山街小学的课程架构,我们可以发现其课程设置的丰富性、适合性、趣味性。民族精神、非遗切口、艺术魅力,是这所学校课程独特的基因。用这样的课程图谱浸润童年,学校“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文化便活生生地立了起来,儿童生活便活泼泼地照亮了。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据说,这所学校过去“貌不惊人”,如今因课程创生而名声大振,并已成为集团龙头校,正在孵化新的市中名校。在市中教育的宣传画册中有这样一句令人读来心热的话:为了每一个,关注百分百。我想南上山街小学用卓越的办学实践,很好地印证了市中教育的追求。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三)
济南十四中也是曾经平凡、如今卓越的典型。这是一所由李希贵校长亲自克隆出来的北京十一学校“山东版”。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其实,在中国基础教育的语境里,只要一提到北京十一学校,不论你真心叹服,还是吃葡萄的心理,都得仰视才可对话。“山东版”的北京十一学校,尽管没有李希贵的学校那样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也没有国内一流的家长和社区资源,但他们坚持为学生的成长设计,构建起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同样像十一学校那样实现了学生每人都有一张专属课程表的追求。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走进济南十四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公共区域都进行了重新设计,走廊、楼梯口、门厅等学生能够到达的空间里,充斥着沙发、图书、海报、学生手工作品等,处处都在为展示学生而服务。校长说,完成这样的改造后,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某个空间看到自己成长的印记,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觉得更加舒服,这无疑也让学生对校园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要逃离学校?因为在学校里没有尊严,没有体面。十四中校园环境改造的实践,其实就是秉持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都能体验到成功喜悦的理念。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在十四中教学区内,墙上贴了不少类似于光荣榜状的招贴,满以为也会像众多学校一样,是某次考试考分排名状态的公布。然而仔细一看,跟考试、考查、竞赛等功利性的评价没有半毛关系,皆是学生社团活动、特殊才艺、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扬长式”公示。是十四中不需要分数吗?十四中的管理者知道追求分数方式应该是人道的,明晃晃地公布考试排名,或是“表扬”分数场中的胜利者,也许会一时半刻带来分数的增长,但会让一大批考场上的失败者丧失了自信。有时仅仅追求分数,反而不会有分数。当学生的活力被打开后,何愁没有教学的质量。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山东省教育厅专家官员张志勇先生在报告中用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的大数据告诉我们: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考分高于25分左右;喜欢音乐、美术的孩子比不喜欢的考分高出40分左右;懂得建构学习与不懂得的分数相差12分左右。张厅长的这一番话,让我突然明白了十四中等市中区学校为什么会那样专注于丰富的课程供给。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十四中的课程供给方式,可以说与北京十一学校一样,做到了“中国极致”。他们的课程建设具有这样特点: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可选择”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为了解决可选择过程中的“散”、“乱”等问题,学校建成了90多间资源教室,每个教室里到处都是学习的资源、到处都在呈现学习历程中成长的痕迹。他们打破班级授课制,取消了班主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气魄。
在市中期间,我们正赶上了十四中第二届学生课程产品交易会。整个学校大操场就是一个集市,每个班级都在集市上摆摊设点,每个孩子都拿出了自己的课程产品推销、交换。投放广告、现场吆喝、主动拉客、谈价砍价、记帐核算,那场面和真实的集贸市场没有两样,只是交易的对象为学生、产品为学生自己制作的而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我们最终要把孩子送入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孩子们融入社会提供能力。济南十四中借助在课程中做产品,在集市中卖产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社会场景,让孩子们在实战中锻炼一生远行的能力。校长杨荣耀告诉我们:展示成果,搭建平台,创意交易,任务驱动,产品多元,让思维打开,和社会联结,这是十四中办课程产品交易会的宗旨。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杨荣耀校长,这是一位“五十岁再出发”的汉子,从他向外宾介绍的话语中,我们明显感到了其身上所特有的专业理解力,以及关照每个学生的情怀。他用对美好教育信仰的力量,把十四中这个曾经的普通学校带上了卓越的轨道,也用事实证明:北京十一不是不可复制!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四)
市中区的深度学习国际论坛,不仅仅是简单地坐而论道,还有精彩的中外课堂展示。这其实是在提醒着所有参与者:课堂是深度学习重要的场域,深度学习重在实现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型。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让我们看到了国外课堂教学真实的一面。两节课给我最大启示有以下几点:
第一,小组协同学习成为课堂最重要的组织方式。学习任务发出后,老师会及时提醒学生回到小组去讨论,然后再交流。原来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已经成了他们的常态。
第二,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各小组讨论时,老师不仅仅是在行间巡视,而且经常蹲下身子,用仰视的目光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插话,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示听到了精彩的讨论。教师在作串联表达时,肢体语言十分丰富,不时做出各种各样的鬼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什么国内有许多老师一走进课堂面对学生,立马换上一副严肃呆板的表情呢?
第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创建一个建筑物”的课堂评价环节,教师没有拘泥于哪一组的建筑物做得最成功,而是让学生自我评估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如何。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当然,与中国的课堂比,外国人的课堂似乎更奢侈:二三十个孩子,一个教师,几个助教。
论坛上,与外国人同场亮相的是市中区的商文广老师。商老师的科学探究课,注重于“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建设”、“聚焦有价值的问题”“落实有挑战性的驱动任务”,课堂上老师不给任何答案,一切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协同方式探究,孩子们呈现出的精彩超乎了想象。我以为商老师的课丝毫不比外国人逊色,表现了深度学习的济南气象。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下的中西方的课堂文化已经不是碰撞阶段,而是正在走向整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商老师的课堂代表了国内课堂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可惜的不是当下中国众多课堂的常态。听说商老师最近要代表山东去北京赛课了,这表明国内对于好课的标准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济南回来后,还一直收到来自市中教育关于这次国际论坛的后续宣传报道,让我一次次重温着在论坛的那些美好瞬间。在和市中教育短暂的、美好的相遇中,我捕捉到了属于市中教育独特气质的那些关键词:厚重、开放、大气、前瞻。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 相遇济南市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