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政才能治
走马观花道德经(58)
58.道德经第五十八景点——宽厚之门
第五十八章 莫从片面下论断
超越逻辑狭窄观
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
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人之迷,
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道德经妙解》P134)
58.0 【布局谋篇】
本章谓施政要宽松。
可分三段。
开篇至“其民缺缺”为第一段,谓宽政之利、苛政之害;
“祸兮福之所倚”至“其日固久”为第二段,谓一切无常变化、事情往往朝相反方向转化,取其一半、执其一端必受其害,解说为什么要宽政;
余下为第三段,谓圣人明白无常变化之理,故能严己宽人——做好自己而不苛求他人。
58.1 【政宽民淳】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其,指一个国家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最高领导人;闷闷(mēn mēn),愚昧、憨憨傻傻,第二十章“我独闷闷”,此处指为政务实、宽厚;淳淳(chún chún),质朴,朴实,敦厚;察察,明察秋毫,此处指为政严苛;缺缺(quē quē ),疏薄诈伪貌。一个国家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最高领导人,施政作风务实、法令宽厚,则百姓朴实、敦厚;施政作风严苛、法令严峻,则百姓人情淡薄、欺诈成风。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是讲宽政之效。国家稳定富强、地方安定富庶、单位和谐发展、人民朴实安乐,从为政者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来。大舜所居之处,一年成为镇子,二年成为小城市,三年成为大都市,靠的就是为民之心、宽厚之怀、务实之风。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谓苛政之害。古时候政府机构的大堂里,往往挂着“明镜高悬”的牌匾,是对为政者的警策、期许:不做糊涂官、要为民做主。这非常好。问题是有的“明镜高悬”成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人都是坏人妖怪,严刑峻法,绝不手软;不是为民做主,而是给民栽害。武则天任用酷吏来俊臣、周兴等30余人,以“妄告密”起家的来俊臣等,收罗数百无赖专事告密、罗织罪名,滥用酷刑逼供,令皇亲国戚及臣民百姓人人自危,人际关系冷漠疏离,弄虚作假、坑人害人习以为常。周兴被来俊臣“请君入瓮”,在流放途中被仇家杀死。来俊臣瞄准皇族动了众怒,终被斩弃市,其肉被人瞬间割尽,余尸被人践踏成泥。虽然他们死有余辜,终遭诛灭,但数千家宗枝、高官被灭族者冤向谁伸?
58.2 【祸福相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倚(yǐ),依,依存;伏,隐伏。灾祸里深藏着福报,福报中暗伏着灾祸。
是祸是福,世人往往从主观出发,妄下论断。
首先,往往只看到假象,认假为真。遇事感觉合意的、舒服的,就是福,否则就是祸。比如感冒发烧了,就要吊水、吊最好的药,恨不得一下子把病拈走。未知发烧是免疫系统正在发起对病毒的战斗,鼻涕、浓痰、粘汗都是病毒战败后丢下的盔甲、尸首。水一吊,烧退了,看起来是福,毒却收进去了,免疫力降低了。
其次,往往只看到局部。一叶障目,盲人摸象,看不到全局、整体;局部是祸或是福,整体都是。孩子成绩好了,一切就好了,就是福;孩子成绩滑坡了、上不去,一切都坏了,就是祸。于是拼命逼孩子拼命把成绩弄上去,把孩子逼得厌学逃学、逼成抑郁症精神病也在所不惜。结果如何?进精神病院并不少见,跳水、跳楼常有发生。考上大学,甚至读了硕士、博士,成次品勉强度日者尚好,成废物宅在家里啃老者令人感慨,成毒品危害家国者让人痛惜。听一位老师说,她妈妈住的小区里,有个孩子,名牌大学毕业,30好几了,揣着父母的社保卡,天天在家中开着两台电脑打游戏。父母被他赶出门,被迫借人家的地下室安身。孩子读名校,对于孩子与父母,真的是福吗?孩子没考上好学校,真的就是祸吗?我一位同学的侄子,初中毕业上的县职业中专,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现在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板,麾下有200多个博士。
再次,往往只看到表象,迷于表面。遇事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看似是福,其实是祸。找到一个高富帅的白马王子,以为是福,喜不自禁,未知可能是个绣花枕头、红漆马桶,或者就是个吃软饭的骗子、人渣。外表是沙,里面却含着金子、埋着金矿;看似是祸,其实是福。遇到一个身材、长相、财富平平的男子,难免失望,甚至会自叹命苦,未知其德行、智慧、才能不在人下,未来或将名满天下,更难得还是有情有义的好丈夫。
第四,往往只看到一时,鼠目寸光。祸就是祸、福就是福,看得死死的,看不到变化;只见当下,不见未来。第二十九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谓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之中。祸福亦然。
郭老师说,“表象看起来是灾祸,但若用智慧与爱心去面对,往往灾祸又变成福报、坏事变成好事;表象看起来是福报、好事,但若骄傲自负、得意忘形,往往好事又变成坏事、福报变成灾祸。”
一个人升官了、发财了,是福,可喜可贺;但若为官不淑、贪赃枉法,为富不仁、害国害民,国法难逃、天刑不免,富又变成了祸。
而此人被抓了、坐牢了,是祸,可悲可叹;但阻止了他继续犯罪的脚步,避免了更长的刑期、甚至杀身之祸,岂非是福?若能在监所好好学习、改造、蜕变,出来就是有用之才,更是大福。
聂盛曾两次受邀进入岳阳监狱,跟里面的特殊学员交流,感觉到监狱并不可怕,对于世人是警示之地,对于犯罪人员则是生命蜕变之区、重生之所。看到他们安静地学习、工作、生活、成长,比外面那些忙忙碌碌追名逐利之人幸福多了,比那些如惊弓之鸟的漏网之鱼更是自在多了。
58.3 【颠倒梦想】
“孰知其极?其无正。”
极,标准,准则;正,指固定标准、标准答案。谁知这祸福相依、转化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吗?没有绝对标准。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是一个什么“有”法?比例多少?祸与福本为一体,无法切割。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祸变成福,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福变成祸?不可能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和确定可测的时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祸福转化,均由人之起心动念、言语行为感召而来。条件具足、因缘成熟,善积累到一定程度,祸变成福;恶积累到相当程度,福又变成祸。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正,正常的;奇,奇异的。正常的可能变成奇异的,良善的变成妖邪的。这是强调万物无常变化之宇宙规律。
“人之迷,其日固久。”
日,日子,时间;固,已经。世人迷惑颠倒,已经有太长岁月了。
迷惑什么?拒绝变化。希望好的千秋不变,坏的永远不来。颠倒什么?见到好的,两眼放光,巴不得越多越好、长盛不衰;见到不好的,如临大敌,死命抵抗,恨不能一招制敌,踏上一脚令其永不翻身。
此乃无事生非、痴心妄想。要想好的永在、福报常随,唯有顺道而为,广积福德,而非贪取占有;贪取越多,销福越多,不日灾祸来临。要想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唯有老老实实,痛改前非,厚植福德,而非拒绝、逃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逃不掉的。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积善之方》)趋吉避凶、求福远祸,无需外求,全在内心的净化与成长、善行福德的积累与丰富。开始尚在修善与断恶之间努力,久而久之来到无善无恶、良心当家、三轮体空,祸也不避、福也不求,安心自在、快乐逍遥。
58.4 【严己宽人】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方,端方正直;割,用刀刃切断、截下;廉,侧边,指有棱角,引申为有原则,一说指廉洁;刿,刺伤划伤;直,直率;肆,放肆;光,形容词,光彩多目;耀,炫耀,夸耀。所以,明道之人内心方正,但不会以此苛求别人;坚守原则或廉洁,但不会以此伤人;真诚直率,但不会放肆无忌;生命自然放射光芒,但会含光内敛,不会炫耀、给人伤害。
既然善良与歹恶、正确与错误、方正与邪异、廉洁与贪腐、守法与违法、直率与狡诈、光明与黑暗、福乐与灾祸,浑然一体,不可截然分开,就无需取其一半、执其一端,无需标榜我是善良之辈,贬责他为歹恶之徒;无需强调我是永远正确,他人没有不错;无需显示我之端方正直,衬托他之弯弯绕绕;无需表明我廉洁清白,他人却贪婪腐败;无需宣扬我之遵纪守法,人之违法背德;无需展示我之直率无邪,人之虚伪狡诈;无需炫耀我之光芒四射,人之一团漆黑;亦无需苦苦祈求福乐,死死拒绝灾祸。
唯有像明道的圣人,认真地严格地默默地做好自己,做出表率,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影响世人,而无需用自己的方正、原则、廉洁、直率与光明,去要求人、约束人,那样不会达到大治的目的,还会给人伤害,结下恶缘,酿成民怨。
58.5 【金猴奋起】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方正、原则、廉洁、直率与光明的化身,但这或许只是他的自我界定、自我感觉良好而已。他没有看到他其实与每个尚未得道的凡夫一样,正邪一体、真伪同在、廉贪一身、明暗共存。蟠桃园偷食蟠桃,监守自盗;不满弼马温官职太小,而大闹天宫; 仗势欺人,强抢定海神针做自己的武器;仗着火眼金睛,不问青红皂白,见妖怪就打;等等等等,似乎都是负面的呈现。自己好不了多少,却以方正、原则、廉洁、直率与光明化身自居,并以此要求人、约束人,无疑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甚至是一百步笑五十步,效果难好;进而炫耀于人、指责人,动不动金箍棒惩罚人、打死人,结果更糟。
在此不是要否定孙悟空、甚至一棒打死他,否定他了无意趣,打死他更自找麻烦。提起他,是要认识,他就是你我,是一切凡夫的生动写照。
不是吗,我等喜欢自诩正面而好为人师,耳提面命、恨不成钢;进而大举正义之师,行侠仗义、铲除不平?
不是吗,我等人人皆是麻烦制造者,个个无不无事生非人,好(hào)生天宫成了杀伐之地,修道洞府变成名利战场,自在净土顿成贪嗔秽所?
一念回光,反照自身,“金猴奋起千钧棒”(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自扫心中万里埃,“损之又损”,“火灭烟消绝外求”(宋·无名氏《沁园春·好无来由》),久久为功,猴心渐息可待,玉宇澄清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