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思考人生

2023-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一泓slj

近来,常常失眠。也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吧。

两点了,头脑依然非常清醒,毫无睡意。

那就让思绪随着大脑意识再奔腾一段旅程吧!

好久没有用文字记录心路历程了,被落下多少心潮起伏的时刻,纵有头绪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未被整理,未被记录,未被珍藏。所以,尽管难忘,但似乎却只有支离破碎的残留。

想起昨晚与一位朋友的聊天: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成就大小,公正评判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是地位吗?应该是的。优秀的人总是闪闪发光,能发光就一定能被发现。优秀的人在更高的位置上能做出更大的贡献,能利益大众就应该被珍视,被重用。

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总是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郁郁不得志。

是他人的认可吗?应该是的。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有的“他人”看到你的“夺目”未必能真心叹服,有的“他人”也许还在挖空心思地找寻“夺目”背后的“不堪”。真正为你随喜赞叹的“他人”也许并不是太多。

那么,最能评价自己价值的,只有自己了。因为唯有自己才是“成为自己”所有过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既然公正评价自己的唯有自己,又何必为所谓的价值体系,以及他人的偏见而沾沾自喜或者耿耿于怀呢?

佛说:可有、可无、可去、可留。取舍之间,便是人生。

有些东西,看似至高无上,许多人梦寐以求,但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些东西得到了,也等同于失去;有些东西失去了,只要心态坦然,并不觉得痛苦,失去了也是得到。

同样是思考,在黑夜里比在阳光下,更容易找到真相。

我突然为我的沾沾自喜感到羞愧。

前一阵与不熟识的一个朋友相聚,她温温婉婉地告诉我,她儿子的同学——我去年的学生小吕,经常会谈起他初中的语文老师,对语文老师崇拜得五体投地,他对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人魅力赞不绝口,并一直心怀感恩。她说,这个孩子的这份赞美与感恩,没有在上学时对着老师表达,而是在离别后,对着朋友诉说,这绝对是真情流露。

昨天,同学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外孙女——同学的女儿,暑假到我家来过几次,看到我家的大书柜,听我讲自己的教学故事,回家对全家人细数了她对我的种种崇拜与喜欢。多年不见的阿姨竟然有亲眼见一下我的冲动。

听到赞美,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无论是温婉从容的,还是热情洋溢的。都让人情不自禁地开心,得意,甚至忘乎所以。

现在想来,这,其实并不是真实、客观、理性、纯粹、全面的评价。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忘乎所以。

如果,有一天,评价转向了,依然要坚定认为:这,其实并不是真实、客观、理性、纯粹、全面的评价。

可有、可无、可去、可留的只是不同的外衣而已,自己一直在那里,从未改变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