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记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十五年前是千禧年。二十五年前的月亮没有更大,更白,更亮。二十五年前没有智能手机,人手一个传呼机;没有外卖,中午大家总是结伴去路边摊吃午饭。
1.
又到中午,罗琳的肚子咕咕叫了。她是个165斤的大胖妞。身高165cm,和体重相等。当然她的体重是个秘密。同一个办公室的王可娜和李英都是娇小可人型的。罗琳估计她们两个体重加起来和她差不多。她俩中午经常吃一碗凉皮儿就够了。正宗的秦镇凉皮儿,红油辣子由十几味香料熬制成的,看起来着实吸引人,可没有营养,难怪她俩那么苗条。罗琳想再点个肉夹馍,又不好意思吃这么多,哎!
今天,她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店里吃饭,而是带回办公室吃,只因她们要一起在电脑上看爆火的台剧《流星花园》。三个人围坐在电脑前,看得津津有味,嘴巴因为粘上辣子油红扑扑的。她们随着剧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F4像一股旋风,迅速俘获成千上万女观众的心。当然很多男观众也看得很投入。《流行花园》的成功绝不是有人说的靠贩卖男色那么简单。她们各自有喜欢的F4成员,却不会互相诋毁,其乐融融,气氛很好。
看到两点,她们才依依不舍打开办公室门,依然沉浸在剧情中,拔不出来,却不得不进入上班状态了。
中鑫房地产公司规模小,管理较松散。老板卢总三十岁左右,年轻有为。他外形精干,总是一幅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神情。当然他有俾睨天下的资本。他半年前刚刚接手闹市区建了一半的商业楼。虽然他此前没接触过房地产,但他觉得区区盖楼有何难搞的?只要银行贷款办下来,一切尽可轻松搞定。
王可娜开始细细的补妆。她敏锐地觉察到,卢总是很注重外表的人。她一边化妆一边说:“你们知道吗,听说卢总新买的豪车,三百多万!”
“三百万,我的妈呀!”罗琳和李英都惊呼起来。要知道,资料员罗琳的月薪是八百块钱,而文员李英和王可娜的月薪还不到八百块钱。
“三百万摞起来得多高啊?!”罗琳感叹道。
显然三百万超出了她们的想象范围,足可以在省城买十套房子了。为啥铁皮造的东西这么值钱?
“听财务说,银行贷款了五百万,钱一下来,卢总就提了一辆奔驰,顶配奔驰。”王可娜特地强调了“顶配”二字。
“银行的钱不是该付给工程队吗?”
“工程队就先垫着呗。”王可娜轻轻笑道。
罗琳明白了,这是个没有信誉可讲的地方。她爱看武侠小说,千金一诺,五岳为轻。她喜欢的人物将信诺看得比生命还重。然而在这个时代,也许守信反而成为了迂腐可笑的行为。
她每每觉得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今天下午有几个水暖工程师面试,”王可娜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
2.
中鑫集团位于闹市区的一座高层写字楼的9层。 写字楼外立面是蓝中带绿、绿中带蓝的玻璃幕墙,一方一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泛着冷冽又璀璨的光,像一块被精心切割的巨型水晶。玻璃幕墙这种新兴的建筑材料的确比瓷砖和涂料更显豪华。从下往上望去,玻璃如镜面般平整,将天空的流云、周边的楼宇都清晰清晰倒映其中。走近豪华的写字楼,空气中仿佛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中鑫房地产公司,其实更准确的叫法是房地产业务部门,只有区区两个办公室:908室和909室,908室有罗琳等三个年轻女士,909室坐着两个并不年轻的男士。
张总工刚刚退休不久,他花白的头发依然茂盛,并微微带着弧度,一卷一卷的。他对任何人都笑咪咪的,很少对人发脾气,颇有亲和力。李工是电气专业工程师,他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
很快,公司又招了两个水暖工程师。年纪四五十岁左右,个子都不高,甚至长相都相似,简直分不清谁是谁?罗琳很疑惑,有必要招两个水暖工程师吗?一般公司都是土建工程师多于安装工程师。现在是三个安装,一个土建,这个比例很怪异(安装包括水暖电)。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四个男人在一个办公室,想必也挺热闹吧。罗琳禁不住想笑,908室会谈论的话题无非是F4里谁更帅,气氛和谐。至于909室,罗琳觉得张工和李工是谁也看不上谁的。
有一天,张工找罗琳谈工程资料的事儿,其他三个人去工地了。909室只有罗琳和张工。
“我和卢总说,招一个水暖工程师就够了。他偏要听李工撺掇,招两个,三个月的试用期,到时候只留一个。”张工提到李工时,言语中十分不屑。“小罗,你说说,有这样的公司吗?”
“李工为啥要这样?对他有啥好处啊?”罗琳不解。
“他是纯粹跟我捣蛋哩。啥本事没有,就会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把我挤走了,中鑫房地产公司不就是听他的了。”张工边说边打开抽屉,取出好几个药瓶子,一颗一颗地吃起来。
听到张工这一番牢骚,罗琳只能附和着笑一笑,很是尴尬。张工和其他人一样,办公桌很是简陋,有的地方缺了角,有的地方掉了皮,好像是二手办公家具一样。罗琳曾去过一次老板的办公室,里面放了很多古董,全套皮质家具极为奢华。卢总可太会省钱了,太精明了。那一盒盒的药看的罗琳眼晕。
等他吃完一堆药,又说:“如果我是那俩水暖工程师,我扭头就走,才不受这窝囊气哩!你说是不是。”
罗琳点点头表示同意。
他继续说:“其实我不想来中鑫,我退休在家多舒服啊。卢总的父亲是我好朋友,卢总找过我好几次,说非我不可,我才来的。等工程结束,我还是回家颐养天年吧。”
听到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罗琳觉得她和张工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张工的年龄比罗琳的爸爸还大几岁。和过分严肃且已有秃顶倾向的罗爸爸比起来,张工看起来更有风度,更有亲和力,那是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没有染发,自然花白的头发优雅有型。罗琳心想,自己六十岁后也不染头发,优雅老去,没什么不好。此时的她离六十岁还有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啊,太遥远了,她不敢想。
说来有趣,两个水暖工程师对老板的意思心知肚明。罗琳有一次听其中一个人发牢骚说,公司的做法真不地道,不知道三个月后谁会离开?另一个在旁边只是苦笑而已。
这都能忍?真是两个没气性的!罗琳鄙夷地撇撇嘴。她倒是真想知道谁会留下,谁会离开?
3.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是罗琳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下午刚上班,罗琳正要出办公室去卫生间,看见四个工程师一起朝电梯走去。他们应该是准备一起去工地。
突然有一个人倒地。旁边的人惊慌地喊起来:“张工,张工!这是怎么了?”
距离张工最近的李工将他扶起来,其他两个工程师也一起去扶张工。然而张工瘫倒在地板上,一动不动的,失去直觉了。整个公司一下子乱套了。所有员工都跑过来看。罗琳第一次发现整个公司原来有这么多人。李工让几个身强力壮的员工将张工抬进电梯,随即开车去了医院。
罗琳楞楞地站在距离张工几米之外的地方,一动不动的。她第一次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她面前倒下,大脑一片空白。
当时卢总不在公司。等到快下班时,卢总突然出现在908室,他扫视了三个年轻的女员工,说:“张工这事儿跟咱公司没一点儿关系。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没跟我说。要是他提前告诉我,我不可能让他待在中鑫的。”说完,扭头要走,又撂下一句:“干工程,死个把人不稀奇”。
罗琳觉得不寒而栗。真得没一点儿关系吗?他急于撇清的模样倒显得十分心虚,毕竟张工是在办公室倒下的。如果张工的家人不依不饶……
卢总派王可娜和李英轮流去医院值班。张工的妻子、女儿和女婿都守在医院。王可娜和李英都是牢骚满腹。看到罗琳不用去医院,她们心里更不平衡了。一个说,在医院再待上几天,她怕是也要倒下了;另一个说,公司真不把她们当人看,老娘不干了,辞职!当然,她们只是在908室发发牢骚。
一个星期后,张工去世了。他脑溢血发作后再也没有醒过来。王可娜和李英松了一口气。也许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英神神秘秘地对王可娜和罗琳说:“卢总让我收拾张工的东西,说他的家人过两天会来取。我在张工的抽屉里发现一张照片,你们看。”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飞鸟格长裙的中年女人,站在花树下,人比花艳。
“张工的老婆这么年轻吗?”罗琳脱口而出。
“不是他老婆。”李英摇摇头。
“也不是他女儿。”王可娜补了一句。
三个人面面相觑,露出又惊诧又尴尬的神色。张工把一个女人的照片放办公室。这个女人十有八九是他的相好。
一瞬间,罗琳觉得天塌了。如此和蔼可亲,一脸正气的张工,居然……
“你们说这张照片该给他老婆吗?这是张工的遗物,我拿着总不合适吧。”李英说。
“不好不好,他老婆看到这个心里该多难受啊。”
“要不给卢总吧,是他让你收拾东西的。”
最后三人商定,把照片给张工的女儿。
过了几天,张工的老婆和女儿来公司了。她们穿着黑衣服,脸上并没有太多难过的表情,也没有要问责公司的意思。
张工的老婆又矮又胖的,果然和相片上的不是一个人。照片上的女人漂亮多了,风情万种。
李英偷偷把张工的女儿拉进办公室,把照片塞给她。她面无表情的看了看,说了声“谢谢”,扭头走了。
三个人意味深长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让张工的女儿决定照片该给谁,挺好。
又过了几天,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女人来公司打听张工的下落,正是照片上的那个女人。当她听闻张工脑溢血去世的消息,呆立半晌,露出悲戚的神色,竟比张工的老婆更伤心一些似的。
如果不是一场意外,谁能想到张工是这样一个人?真是画骨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这件事在公司传来了。所有人心照不宣,以后绝不能将相好的照片放办公室抽屉里。
4.
中鑫房地产公司很快恢复了常态。地球离了谁都转。没有什么非你不可、非我不可、非他不可的。三个月试用期一到,两个水暖工程师都转正了。谁会想到,最终离开909室的是张工。李工顺理成章接任经理职位。他认为,公司没有土建工程师也行。他说,他们三个安装工程师都懂土建,区区土建无非是钢筋混凝土,又有何难?这番言语令土建专业的罗琳深感被冒犯。
半年后,罗琳离开中鑫时,李工签字时笑眯眯地说:“好啊,好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小罗,你记住,咱们建筑行业还有二十年好日子。”
罗琳抬头瞥见张工的桌子上空无一物,唏嘘不已。
二十年后,看到成片成片的高楼大厦,罗琳每每想起李工的这句话。岁月流逝,李工的面目竟可爱起来。他真是洞察力很强啊。至于张工……写字楼里的人看起来衣冠楚楚的,其实有谁没有秘密?此时的罗琳反倒觉得,那个刚走出校园的自己太天真幼稚不谙世事了。
二十多年来,不安分的罗琳换过不少公司,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同事。张工、李工、王可娜、李英、卢总,他们像流星一样划过她的生命之河,只剩下淡得不能再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