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题研究的问题链

2023-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糊涂啊

路上读师傅的公众号,又读出来宝藏内容,这段文字是师傅回复他的研究生的问题:如何把论文题目分解成有逻辑性的问题链,师傅就书写了这样一段话,这个过程不就是研究的过程吗?我用了八年达到了能看懂这段话的能力。梳理出来还需要很久。

1.这个问题何以成为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具有回答选题缘由的性质。  (这就是课题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2.研究这个问题想干什么?这是要回答研究的总体目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解决现实中的什么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意义)

3.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这是要说明实现研究目的的价值问题。  (与2有相同的阐述。)

4.对这个问题,别人研究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对本研究提供的启示有哪些?这是文献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创新性要回答好的问题。  (书写文献部分,如何写文献,如何查文献,如何用文献)

5.准备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问题?为什么从这些方面研究这些问题?这里有怎样的自变因素和因变因素?有什么样的研究假设?关于自变因素、因变因素和研究假设,可以参看,这就要界定出研究的核心概念、关键要素,并由核心概念架构研究的内容,形成逻辑关联的研究点位,并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  (立项申报书研究的内容,核心概念)

6.用什么方法(工具)进行研究?为什么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某些问题?选择依据是什么?工具哪里来?用这些方法解决什么本研究的问题?这是对研究方法的回答。对研究方法的回答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尽可能具体和可靠。在《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中引用王贤进老师在“教育调查研究法”一文中的关于“某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我们常说研究方法,如何用,很迷茫。)

采用描述性调查,可以让三至六年级学生统一写一篇命题作文,然后对作文的字数、内容、结构等进行分析,以描述学生写作现状。

采用探索性调查,可以先让三至六年级学生统一写一篇命题作文,然后用问卷了解学生写作时的想法、问题、困难、解决办法等,以了解学生写作时的问题及其原因。

采用全面调查,可以将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都作为被调查者,要求完成统一的命题作文和有关作文能力的问卷。

采用典型调查,可以选择全校写作最优秀的个别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作文能力形成的过程和要素。

采用抽样调查,可以在各班分别抽取20%学生进行调查,要求完成统一的命题作文和有关作文能力的问卷。

采用横向调查,可以在各年级分别抽取部分小学生,统一时间让学生完成同一命题作文,以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了解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过程。

采用纵向调查,可以抽取三年级一个班,要求完成一篇命题作文,然后每一年都要求这个班的学生写同样命题的作文,连续四年。最后,将四年的同一命题作文进行比较,了解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过程。

采用书面调查,可以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设计调查问卷或测验量表以了解学生作文能力。

采用口头调查,可以通过召集部分学生座谈或个别交谈来了解学生习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错误。

采用定性调查,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典型的三至六年级学生习作,来描述和解释学生的作文能力。

采用统计调查,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出学生作文的平均字数,句子长度,成语使用的频率等,以此推断学生的作文能力或建立常模。

采用个案调查,我们可以选择某个学生为个案对象,收集个案在不同年级时所写的作文,对这些作文从内容、结构、文字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线索。

7.研究怎么进行?这里要回答研究对象(样本如何选择),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采取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材料收集的方法,从哪些方面行动和改进等等。(书写好研究内容后,明确研究思路,通过技术路线图体现如何做的框架,把框架具体化就是研究步骤和进度。)

8.我是怎样做的研究?这是要交代研究(收集实践中的数据)的过程和具体的行动(改变实践的具体过程),这里必须真实呈现,可以说前面七个问题都是都是为指导实践研究、指导具体改进。看不出实践工作量和实践中研究活动,不能结题(就是研究成果)

9.研究中收集到了哪些事实和数据?通过这些事实和数据有哪些发现?这些事实和数据应该自己亲身参与收集和整理,通过符合逻辑的分析和整理做出结论。比如,对“从学生生活情境中选择习作题材,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热情”做出肯定回答。(研究结论)

10.研究是否回答和解决了研究的问题?回答和解决的程度如何?水平如何?又研究得出了哪些结论?这些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后续可能性)(谈不足,谈下一步计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