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长连接的实现方式
首先是看到其他一篇博客上的一段直接摘录过来:
一般而言长连接已经是App的标配了,推送功能的实现基础就是长连接,当然了我们也可以通过轮训操作实现推送功能,但是轮训一般及时性比较差,而且网络消耗与电量销毁比较多,因此一般推送功能都是通过长连接实现的。
那么如何实现长连接呢?现在一般有这么几种实现方式:
-
使用第三方的长连接服务;
-
通过NIO等方案实现长连接服务;
-
通过MINA等第三方框架实现长连接;
几种长连接服务的具体实现,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 使用第三方的长连接服务
介绍:这是最简单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接入极光推送,百度推送,友盟等第三方服务实现长连接,通过接入第三方的API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接入第三方的长连接,推送服务,但是这种方式定制化程度不太好,如果对长连接服务不是要求特别高,对定制化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基本可以考虑这种方式(目前主流的App都是使用第三方的长连接服务)
优势:简单,方便
劣势:定制化程度不高
2. 使用NIO等方案实现长连接服务
介绍:通过NIO的方式实现长连接,这种方式对技术要求程度比较高,基本都是通过java API实现长连接,实现心跳包,实现异常情况的容错等操作,可以说通过NIO实现长连接对技术要求很高,一般如果没有成行的技术方案比建议这么做,就算实现了长连接,后期连接的维护,对电量,流量的损耗等都需要持续的优化。
优势:定制化比较高
劣势:技术要求高,需要持续的维护
3. 使用MINA等第三方框架实现长连接
介绍:MINA是一个第三方的NIO框架,该框架实现了一整套的长连接机制,包括长连接的建立,心跳包的实现,异常机制的容错等。使用MINA实现长连接可以定制化的实现一些特有的功能,并且比NIO方案较为简单,因为其已经封装了一些长连接的特有机制,比如心跳包,容错等。
优势:可定制,较NIO方法简单
劣势: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
长连接具体实现
在我们的Android客户端中长连接的实现机制采用–MINA方式。这里多说一句,一开始的长连接采用的是NIO方案,但是采用这种方案之后踩了很多坑,包括心跳,容错等机制都是自己写的,所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对手机电量的消耗很大,最后决定使用MINA NIO框架重新实现一遍长连接,后来经过实测,长连接的稳定性还有耗电量,流量的消耗等指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通过NIO实现长连接的具体流程:
-
引入MINA jar包,在App启动页面,登录页面启动长连接;
-
创建后台服务,在服务中创建MINA长连接;
-
实现心跳包,重写一些容错机制;
-
实现长连接断了之后的重连机制,并且重连次数有限制不能一直重连;
-
长连接断了之后实现轮训操作,这里的轮训服务只有在长连接断了之后才启动,在长连接恢复之后关闭;
在刚开始接触Mina的时候呢,看到了郭神在imooc上的andorid推送的教学视频,也是采用了Mina框架。
简单说下Mina的优势:
1、非常适合C/S架构的通信项目
2、Apache出品的开源项目,值得信赖
3、官网上有详细的资料供开发者学习
4、使用起来非常简单,降低学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