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滑县文化(5)ll大王庙
早就想把大王庙作为我们的下一个文化寻访目标,可是,却又一直迟疑着。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因素阻止了我。
按说,我是有知识储备的。因为在2021年,我们几个曾领着一帮孩子,踏踏实实地做了一次大运河研学活动,活动的第二站就是大王庙,为了能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运河文化中的大王庙,我们曾对大王庙进行过全方位的考察。从建设时间到建筑风格,从治水英雄到运河精神,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大王庙的拜神许愿体现了人民对治水英雄的敬仰。
昨天摄协通知: 明天上午8点半,大王庙有民俗活动,哪位有时间喜欢民俗的可以去拍。
去吗?若说拍摄,我与大神们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若是长点见识,就是我能参与的了。
(一)大王庙广场
上午8:30,准时走进大王庙广场。偌大的广场已是人流涌动,广场的北半部分,搭了一座戏台,濮阳市华龙区大平调艺术中心的演员已开始着装,舞台下的老头老太太们在闲散的聊着天。
广场的西北角,摆放着祭祀用的供品,并且是最隆重的。何以见得呢?从供品上就可以看出:一头全猪,一头全羊,两个1米左右的花糕,三座唐人供,一座烧鸡和几件小计蹦酒的供等。问摆供品的人为什么如此隆重?才知道大王生日,祭祀物品代表着人们对大王最大的虔诚。
环广场看去,不知什么时候多了许多文化牌,细看才知道,都是跟滑县相关的成语典故。比如:四通八达,出自《晋书·慕容德载记》,尚书潘聪进劝慕容德:“滑台(今滑县)四通八达,易功难守,非帝王长居之地。”慕容德遂听从潘聪建议,将都城改迁别处。再比如:靡靡之音,出自《史记·乐书》,有个叫师延的乐师“与纣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师延丘,位于濮水之滨(今滑县万古镇梁村)等。于是,一个个拍下来,竟然有五十个之多,单从这里,就对滑县历史渊源之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了。
(二)大王庙
滑县大王庙,明代古建筑,是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古迹。据记载,大王庙是明万历十八年由做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建造,原名“十方院”,即“普济十方”之意(十方: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十个方向)。在十方院内,建有大小庙宇三十余座,除遭日军侵华时的破坏外,建国后又遭渐次拆除。如今的大王庙仅剩明代大王庙正殿,由大殿、后殿、戏楼、南北看楼等组成。建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仍屹立在大运河畔。
大殿坐东朝西,正面是流淌千年的古运河,有别于国内很多都是坐北朝南庙宇、道观,这样的坐落位置是为了守护大运河,便于来往的船家、船工、商户的朝拜。全国多数庙宇道观供奉的不是神就是仙,而大王庙不一样,正殿供奉是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五位凡人,都是我国历史上与治理水患有关的先贤,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与大殿对面而建是戏楼,南北两厢是南北看楼,现在已是大运河历史文化展馆的一部分了。
大王庙正殿屋顶采用独特的建筑方法在国内已不多见,为单檐硬山式,属“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正殿屋顶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动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花草、花纹、图案雕刻方法复杂多样,为大王庙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王庙正殿后有一颗老槐树,枝繁叶茂,给人以枯木又逢春的感觉,有关专家鉴定其已经生存四百多年,古树见证了昔日大王庙的辉煌与落败。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今天是大王的生日,为了更好的表达对大王的敬意,以北辛店村为主办方为搞好这次庆祝活动,早就在谋化了:除了刚才我在广场上看到的戏班和祭祀供品外,还有大宴来宾的今日卤面,明天烩菜,后天的千人饺子宴。为了搞好庆祝活动,北辛店村几乎全员出动,背阁、武术队、秧歌队,犹如再过了一个二八二九会般隆重。不仅如此,他们还特意邀请了新区的鼓舞队和浚县的盘鼓队,他们的激情演出,不仅是让大家对大王的敬意表达达到高潮,而且也让这次庆祝活动传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