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写作,你的日更神器
日更写作的好处,大家都能说上几条,锻炼写作能力,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变得更自律,更优秀。
怎样才能坚持日更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用好碎片化时间,学会碎片化写作。
1.捕捉灵感,初拟框架。
在社群群聊时,书友谈到自己有一个故事,一直想写却一直没有写。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后来看了其他书友的分享,很受触动,快速成文后反响很好。
看到她们的互动,我想她的触动点是什么?是什么让文章更有深度?
触动,实际上是产生了共鸣。于是我把这个灵感记下来,“触动——共鸣”,存在手机备忘录。
有了灵感后,我搜索关键词“共鸣”,在《沟通,用故事产生共鸣》这本书中提到,共鸣有三个层次。
我把这三个层次吸收内化后,拟了三个提纲。
文章的基本框架构建后,可以先做其他事,大脑的潜意识在后台开始运作与文章相关的素材收集。
2.积累自己的写作框架。
有了灵感,找到可以匹配的写作框架,可提高写作效率。
当写作框架不够多时,就多拆解好书好文章的架构,内化吸收。
我迁移优秀歌曲的逻辑框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框架,总结输出了《借助好歌词,快速写成观点文》。
用给小说人物立传的方法,总结了小说书评框架。
写不出结构清晰的文章,多是因为我们总结的写作框架不够,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拆书稿,优化为自己的框架,灵感来的时候就能碰撞出一篇文章。
3.解读反馈信息。
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解读反馈信息,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平台给我最大的反馈是,编辑对文稿的判定。如果是频道优质,就说明观点的表述清晰、论证充分。但如果是平台优质,就说明文章的普适性更强,能影响到更多的人。
转发,说明自己的文章打动了一部分读者,在价值观方面引起了共鸣。文章输出的价值观是什么,说明读者的需求就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读者的需求,才能写出更受欢迎的文章。
收藏,说明文章帮助到一些读者,替他们解决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思考文章在干货方面帮助了哪些群体,针对这一群体还可以输出些什么?
反过来,阅读量低,说明选题不是大家关心的。点赞量少,说明表达没有赢得多数人的认可。
借助反馈系统能更好地促进写作,而关注反馈系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
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并把灵感写下来,拟定框架,整合素材输出,就是破碎化写作。
破碎化写作,让日更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