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残酷意义
从台北到花莲,沿着太平洋和中央山脉,车子走走停停。在节假日,这条线会很堵,加上前两天下大雨,山体滑坡,路面还在修复。
同行的几位啧啧感叹这壮阔的景,我也虚伪地赞美几句,寡言的司机大哥连连说“是的,是的”,他大概和词语贫乏的我一样,想不出其他的叹词。
来台几个月,看山看海,新鲜感已失去很多,尤其从感官迟钝这一点来说,没有大红大绿的强烈冲击,周围的景在我这里就都活得浑浑噩噩,保证一视同仁,刚好我也省去了即兴赋诗的烦恼。
过去一年总是跑来跑去,这一度使我有种风雨兼程的错觉。不过,这几天的跑来跑去倒是平淡,睡一路,下车透口气,再接着上车睡。
坐在海边,大脑的空白有些煞风景。旁边的小朋友正在捧着沙子堆小堡,周围的人们咔咔地拍照,远处几个穿着学士服的学生摆着各种姿势,显得不能自拔地陶醉,而我却只想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地,在嘈杂中做个好梦。
上车的时候,司机大哥说,这是七星潭。我说,哦。
这里倒是很有知名度,我牢牢记住,感觉自己在名字上又虚荣了一把。有越来越多次,来到某地,不过是要证明自己“来过”而已,至于怎样来或做了什么似乎都不重要。这一次,不在例外。
我有时候很羡慕那些会摄影的人,能将风景拍出明信片的味道,咔咔咔,一张两张三张明信片,我默默地数。看着照片里大家的笑脸,有朋友会说,你们的旅行好棒哦!我只能尴尬地笑笑,他大概不会想到,这后面有晕车呕吐的煎熬,我当然也不会告诉他,毕竟说出来就不美了。
还有次,一位朋友问,这几个月你都去哪里转了?我用准备说出一大堆名词的语气告诉她,九份,阴阳海,然后,然后……结果支支吾吾半天也想不出下一个名字,她嘲讽似地望着我,像等待着一场滑稽戏。
我卡在那里,只好作罢,但是心里清楚,每周末的出行早已成惯例。在很多个清晨,我独自一人,背着背包,手里拿着地图和孤独星球,在台北大街小巷地溜达,那些片段常泛漾在心头,雨后石板上的蜗牛,在纪念馆长聊过的老阿公,改建成人权景区的监狱旧址,故居里的黄金竹……
但我又像是瞬间失忆,竟全然想不起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地点,只是将那些偶发的感动粗糙地打包,也许很久后,还能模糊地记起,便也足够了。
胡适公园里的蜗牛清晨,下楼穿过小街,便是海。扶着湿冷的白栏杆,海风长舒,路上行人很少,一对老夫妇缓步走过,圆卷的短腿白狗跟在后面,见到对面来的灰狗,便互相寒暄着吻吻脸,然后白狗瞪了我一眼,我心里猛然一惊,它难道想恐吓一个怕狗人士吗?所幸,它立刻被主人扯走了,警报解除。
我伸伸懒腰,对着日出,真想尖叫两声,作栏杆拍遍状,顺便向魏晋名士学习长啸,“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在人少的地方,素质依然重要,如果不想引起老妇人的侧目,更重要的是不引起狗的侧目,那还是假装沉默的好。
想想一天又要在车上度过,我的旅程变成了一场自找的麻烦,声势浩大,旷日持久,我被拖拽进自称旅者的人群中,学会对一处冷酷,对另一处毫不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