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聂湘宇:百年裕盛泉,千两技艺代代传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4人  a4de3cec5a1f

导语:聂湘宇先生,裕盛泉品牌创始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向瑞老先生关门弟子。

2007年,聂湘宇无疑称得上流年不顺。商场失意的他,对于人生莫知所措,对于前途一筹莫展,不夸张的说,已经近乎山穷水尽。但是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生活中从不不缺乏危机,只是缺乏把危机变为商机的恒心而已。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呢?这一刻,他困惑了。

这时有故人建议,既然你对茶叶情有独钟,为何不从事茶叶的行当呢?眼下茶行业商机无限,如日中天,正是实干创业的好时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闻此言的聂湘宇,瞬间觉得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或许他自己也没有预料,他下一步将要接触的领域,是一项传承几百年的古老工艺。

名师出高徒

是机缘巧合,又或是命中注定,聂湘宇来到湖南大名鼎鼎的黑茶之乡——安化。虽然独处异乡,亲故无援,但自从来到安化之后,他的事业就如鱼得水,无往而不利了。更加令聂湘宇欣喜若狂的是,经人介绍,他拜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向瑞门下。

安化黑茶历史渊源极深,上可追溯到隋唐年间。其中“千两茶”的制作,也可上溯明朝万历。同治年间,由山西茶商与“裕盛泉”茶行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共同研制安化“千两茶”,刘姓兄弟将制茶方法作为家传之秘,世代相传。迄今为止已是九代,这一代传人便是刘向瑞老先生。

老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聂湘宇跟随师父学习制茶工艺,孜孜以求,学而不厌。从此,废寝忘食,夙兴夜寐,成为他生活的常态。聂湘宇与生俱来的的领悟力,与刻苦钻研的蛮劲,固然令师父快心遂意,老怀为安。但是他寝食无律的研求,又令师父经常忧心忡忡,为他的身体牵肠挂肚。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长年累月的苦功终于初见成效。每一道工艺的制作,渐渐由师父指导,变为独立完成。每一批生产的茶叶,渐渐由美中不足,变得趋于完善。日新月异的进步,让他暗自欣喜不已,却没有心骄自足,反而致力于精益求精。经过几年的时光,聂湘宇终于把这项兴起于万历,发展于道光,完善于同治,时达数百年的古老制茶工艺,掌握得炉火纯青,娴熟有术。

其实不仅是对制茶工艺,聂湘宇对安化黑茶的了解堪称是全方位的。比如黑茶的疗效,黑茶的品鉴,黑茶生产等等。

时隔多年,已然是制茶登堂入室的聂湘宇,不无感慨的说道:“制茶过程中,松木烘焙的火候尤其难以把握,多一分则有余,少一分则不足。当初,我在这个环节花费不少苦工。但是勤学不辍,终能玉汝于成。

老艺焕新生

2008年,得天独厚的安化县江南镇梅山村,聂湘宇在此筑房建厂,斥资制茶。经过多年经营,这里已经拥有三千余亩的野生茶园,和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在聂湘宇艺满出师那天,师父刘向瑞说道:“制茶的工艺你已经学会了,但是卖茶的经验,我还要传授给你。卖茶有三境界,第一层境界是卖茶叶,第二层境界是卖工艺,第三层境界是卖品德。对自己的要求,越是‘不近人情’。对消费者的服务,越是‘脉脉含情’。”

少要一分企业利益,多送一份人文关怀,是裕盛泉多年来的自我要求。自裕盛泉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明白自己的责任——让消费者喝上最纯正的黑茶,享受最周到的服务。

“百年老牌,手工古法,道地纯料,非遗传承。”聂湘宇说道:“裕盛泉人始终承继传统,锐意革新。在新的历史起点,完成新的时代任务。裕盛泉自2008年再度创办以来,虽然历时非长,但是成效显著。多年来,我们积极开拓全国市场,打造知名品牌,在做大业绩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口碑。”

湖湘名人曾文正公曾经说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裕盛泉人对这八个字,也自有独到体会。师父刘向瑞就曾经教导:“只要你做好茶,就不要担心卖不出去。贪多嚼不烂,不求质量的扩展,只会自砸招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聂湘宇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矢志不移的探索黑茶奥秘。“当一个人的爱好,能够做成一种事业。当一个人的爱好,能够为千万人提供服务。这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也是自我价值的最高实现。”聂湘宇这样说道。

“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快。辉煌不仅属于过去,也必定属于将来。”聂湘宇最后说道:“裕盛泉的生命力,在于做原滋原味的茶,办实心实意的事,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世品汇》杂志2015年9月刊,文/李玉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