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和哲学家-3

2021-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中云上读书

可以在“大中不小啦”视频号 或 B站 查看视频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K4y1S7zK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佛教好像经常和迷信联系在一起。而马修作为一个科学博士,和我们看到的很不一样。

在马修看来,科学和心灵生活之间其实没有根本上的不融合。他之所以选择佛学放弃科学,只是对他而言,其中一种的重要性超过另外一种。

实际上,一个人没有办法脚踏两条船,也没有办法用一根双头针缝衣服。

马修不愿意把时间分割在这两方面上,他想把时间全部用在他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上。

后来,马修发现,他的科学训练,尤其是那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完全符合佛法的修行以及佛法对形而上的要求。

在马修眼里,心灵的生活其实献是一种心灵的科学,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结果,是一种真正转换自己的方法。

我觉得马修用“转换”这个词特别好,可能其他书会用“成长”来形容,但我觉得说“成长”有点矫情,而矫情呢就是对自己的粉饰。

二十五年来,马修从没有觉得佛学和科学有冲突。两者都在追寻真理。

马修父亲对儿子离开科学领域总是心有残念,于是又说:你本可以去研究科学的新发现,现在却用这套方法,在研究一个源自公元前好几世纪的教条。

但马修却说,他感觉绝大多数的科学知识是一种“对微小需求的伟大贡献”。而研究佛法,并不是说要拿出一些古老、过期的教条,把灰尘扫掉,然后开始研读。佛法让你的心灵发生转化,转化后,便是一种全然新鲜的经验和感觉。另一方面,佛法这样一个形而上的体系,是永远没有办法“老化”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人类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再看看科学,科学才是不断在经历自然老化,不断地被新理论取代。连科学本身的定义都说需要“可证伪”

投入佛学怀抱的马修说,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不可能跟心灵研究的兴趣相比。心灵研究能够使他在每一刹那中,都得到满足和喜悦。感到自己像是一支箭,直直地飞向靶心,每一刹那都那么珍贵,每一刹那都没有浪费。学习佛法的二十年,让他培养出一种内在的确定性,这是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事可以从他身上夺走的。

读到这里,我开始明白出家之人之所以出家,不是他们看透人世摒弃诱惑,而是说为解除心中困惑,别无二法。至少马修是这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