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尺麻布十亩茶园,汉服设计师用爱好传播文化,视金钱如粪土
谷雨 那件棉麻布衣,才是中国人的传统底_腾讯视频
匚 老印其人
“中华民国之后,服饰之传承,嘎然而止,夹克,体恤,牛仔,一番西洋景象!削肩美女子,垫肩效颦,不见宽衣博䄂大男人,滿街束腰矗肩夜行贼,全然鲁迅笔下假洋鬼子装扮,却自以为是,毫无自信可言!”
这是老印写在自己布衣品牌介绍中的一段文字,对中华服饰文化的传承现状痛心疾首,且言辞激烈,对于是否会得罪于自己的潜在消费群体没有丝毫的忌惮。
这就是老印,率性、真实。当他眼睛一瞪,犹如庙里的金刚。这么一位好汉,操持的全是文化上的事,这个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钱塘江畔老印的月印池茶馆,听着他一番嬉笑怒骂,浑然不觉时光流逝。
匚 寻找一种适合我生活的场景
和老印一番长谈,有一种深刻的感觉,就是那些传统文化的基因,应该是刻在他骨子里的。
他原先做的是建筑,也喜欢做中式的传统建筑,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一个老板会撇开市场去做情怀”。后来他离开了,就为了“想找一个适合我生活一种场景”。
老印在老家径山包了个茶园,开始种茶、卖茶、开茶馆,也做茶艺培训、茶道表演,推广茶文化。上世纪末,他开始玩古玩,收老东西,也拿来经营。
这一切都与传统文化有关,他想一直在这样的场景中生活下去。再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传统布衣,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自从做上布衣,老印就越发深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断代,他用了一个词形容自己的心境——悲凉。
有时候他甚至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孔老夫子穿越回来了,坐着飞机在天上转了一圈,他要找他的子孙,这些子孙在哪里呢,他能找到中国吗?可能那个飞机就落到日本去了!建筑,我们还有中式建筑吗?服装,我们还有中式服装吗?
悲凉也好,愤怒也罢,老印依旧依照本心,做茶、做衣服、写字、画画、操办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
匚 守着情怀过日子,甘苦自知
论及情怀,老印将其称为“一朵莲花”。在这个“情怀”泛滥的时代,又有多少人的心里能开出这朵“莲花”。
老印说他找到了适合他生活的场景,他现在很开心。而当问及经济收入,回答“生存很难”,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这应该就是情怀吧,就像他说的大白话“死了见老祖宗,我会挺着胸脯说,我已经尽力了,我真的很努力了,就算穷成一个傻B了,但是我真的做了事情。我做了这么多,我让人家认识这个杯子叫青花,这个茶是抹茶、煎茶,这个衣服是我们传统的衣服,我让大家知道,让孩子们知道,不要从此结束了,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