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散文简友广场

关于诗的进一步论述:

2023-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思而书

我自年轻时除了较为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外,较少学习,更少背诵中国的古诗,总觉得古诗词大多不太流畅而朗朗上口,至于李太白、杜甫的以及儿歌一样明白而颇具诗意的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也略知略记得一二。外国的歌德诗集也有一本,翻过数十页,就束之高阁了,可能本人没有水平欣赏,或者是中外文化基因的差异吧!最近旅游时幸与一长者中学退休语文教师交流,请教他,给我最近写的记录旅游路上的所谓“诗”给老师看,这语文老师礼貌的泛泛称赞一番后,弦外之音说我的诗根本没有严格的对仗,也没有按照平仄去写,虽也押韵,也相对精炼,但总归未够档次,不是严格的诗。令我有所心虚、惭愧。不过我也看过大学问家胡适的诗也相对浅白易懂,也不怎么严格按照对仗平仄来写,还有海子和余秀华的诗也是如此,却多么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啊!他们的诗是多么的抽象、概括、精炼和生动,而且易于被读懂。而反观古代的或现代人固执古人风格写的格律诗,在传情达意这方面又是多么的艰涩与难懂,大众颇难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和意境,那不就失去文字乃交流思想的核心作用了吗?那长者专业老师还建议我:不妨买一本教写格律诗词楹联骈文的书学习学习,必更上几层楼云云。

不过,我从来认为,文字首先是用来传情达意和用来交流的,文字文章,包括诗词,要明白、易懂、生动、精炼,有时要具体要详尽细致,有时要概括抽象语焉不详,一笔带过。就“诗”这种文体,它是一种较短小的韵文,一定要押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顺势而写就的对仗和平仄也很好,但不要为了对仗平仄而对仗平仄,而走入艰涩的创作死胡同,那就弄巧成拙了。有人大讲“诗意”,但何为诗意呢,却又语焉不详,各自领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诗意就如绘画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个写诗的人,如果他不懂什么是抽象,不懂形而上学,没有弄懂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表象”,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权力意志的追求”,不理解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明白所谓“上帝”是人类进化到有抽象思维能力阶段虚实的偶像,没有一定的“唯心”主义的哲学和宗教的修养,不管你熟读了唐诗宋词千百首,偷了的诗偷了的词都是身外物,融不入你的文化血脉修养里。

已故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篇,之所以为后人称道,不能不说是他有相当的哲学思维、诗性思维、颇有战略头脑有关。而实干家周总理在写诗方面相对较差就是例证。

换言之,精炼的朗朗上口的言之有物的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被专家贬低为“顺口溜”的,我更乐于写,并努力写得更好。至于有空也批判地研究一下严格的格律诗骈文也无妨,不过人的一生精力不多,时间有限。

不过,仍然多谢萍水相逢的语文老教师专业人士的指教。我有点惭愧了!

——2024.01.01.早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