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一个职场小白的逆袭之路!
文│奇点 [原创]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工作,然而这往往只是幻想而已。
职场就一个法则:拼搏。
这是我在职场中之所以比大多数行业内的同龄人进步快的原因之一。他们很多人都是“985”“211”毕业的高材生,甚至有的还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这些我都没有。
但我不自卑,也不气馁!虽然毕业院校和出身没有他们好,但是我的“学力”比他们高,我现已取得了“终身学习搏士”学位,具备了持久的、可更新的学习力。
此证书纯属娱乐你很纳闷吧?这证书在哪里取得的?
终身学习是我的目标。注意!此“搏士”非彼“博士”,因为我一直都是拼搏向上的斗士,所以自封为“搏士”。也因此,我在公司才得了一个外号叫“拼命三郎”。
有人问,“拼命”有用吗?我只能说,对于我工作的环境很有用。
我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家公司在行业内是排名很靠前的,是所谓的大企业。我入职的时候也正值公司的高速发展期,所以,在我入职的第二年又招聘了一大批新人。业务扩张,人才短缺,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快速成长的机遇,我也因此快速地脱颖而出了。
也从此后开始平步青云,一年一个台阶,从一个小职员一直做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可谓一人之下,千人之上(这个行业千人规模就算大规模了)。
我想,大家可能并不关心我狗血的奋斗历程,更关心的应该是背后的成长逻辑吧。那接下来,我就给没有参加工作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我的成长秘籍。
01.终身学习
我最后悔的就是在学校里没有提前多涉猎一些跟职场相关的书籍,除了每天啃着那点儿我感兴趣的《咬文嚼字》之外,就是一日三餐的干巴馒头了。
毕业后,职场第一年,因为专业对口,所以应付本职工作绰绰有余,但是跟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和规范却也一无所知。为了快速地弥补不足,缩短差距,我除了跟帮带老师学习之外,我把网上能买到的相关专业书籍几乎都买了,从头到尾认真地读了一遍,然后整理、分享,补充了部门内很多的工作规范类的文件及标准。
所以,我才能在第二年竞聘成功后给公司老板和高管们展示我整理的大约两个G的电子文件材料(这个过程相当于“政审”吧,就是看看你演讲中说的那些东西你有没有),以至于后面很多都升级成了公司的业务规范,至今沿用。
刚说了竞聘,那我就简单说一下吧,我就是通过这次竞聘被公司从众多新人中挖出来的一个。当时我竞聘的是一个小部门的经理,竞聘结束后,我反而力压很多老员工,成了整个大部门的经理,因为我还是坚持要深入做本专业的业务,所以老板又让我兼任了我原来部门的经理。就这样,我从一个小职员一跃成为了一个主管上百人的大部门经理,直至成为集团副总。
这里面,我认为助力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而且从这儿开始,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目标。
02.认知升级
从一个小职员变成部门经理,最难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不是更庞杂的业务内容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是角色的转变和认知的壁垒。
首先,从一个技术岗转型为一个管理岗(公司几乎所有的管理岗都是业务出身,因为这样不至于外行领导内行),角色转型和思维转换很重要,不是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时候了,所以个人要从一个特种兵转型成一个指挥官。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因为失败的团队没有英雄。
其次,认知升级是最急需的。我第一次参加公司的管理会议,几乎跟听“天书”差不多。领导说的很多管理概念和名词都没听过,更不理解。所谓“隔行如隔山”,也许就是这样,专业和管理是两码事儿。所以,我也提醒各位朋友,没毕业之前就要提前储备一下职场需要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从此后,我就恶补管理常识,补充作为一名管理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一定要围绕专业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竞争和未来的需要。
延伸阅读:[认知024] 打造“T”型人才
下面的书单就是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阅读的图书,不论行业,都是通识。也是我一直在读的书目。有兴趣的,请点击查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后来做到了总监、副总的时候,回头想想那时候的经历,很多事情简直就是儿戏。
03.底层逻辑
除了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认知升级,快速成长最核心的秘籍,也是最快的捷径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这是快速成长的底层逻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每个企业都存在一种矛盾,即老板和员工的矛盾。不管在生活中亲疏远近,这两类人在工作上,永远都是对立的,而且是不可调和的。要求和结果之间的差距大小决定着他们之间矛盾的大小。
企业中有三种人:奉献者、打工者和偷懒者。
奉献者是收入小于回报的人;打工者是收入等于回报的人;偷懒者是收入大于回报的人。
很容易理解,就是老板给你2000块钱工资,你干了4000块钱的活,还无怨无悔,这就是奉献者。
老板给你2000块钱工资,你就干了2000块钱的活,多一块都不干,这就是打工者。
老板给你2000块钱工资,你只干了1000块钱的活,这就是偷懒者。
打工者无可厚非,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对等的回报,所以一个企业里85%的人都是打工者(也可以不客气地说是平庸的人)。
但奉献者和偷懒者,老板喜好立见。你们猜对了,我就是那个“奉献者”。
第一年进入公司,我就养成了早来晚走的习惯。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最晚一个离开。每天比别人早到一小时,学习专业知识,最晚一个走,是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到了第二年走上管理岗位,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了。
在业务高峰期,我甚至连续一周吃住在公司,中间回过一次家,换洗了衣服之后,又连续一周,最终带着团队顺利地完成了工作。现在回想那段岁月,仍然刻骨铭心。
在这里,我不是提倡大家一定要跟我一样做“拼命三郎”,因为行业不同,奉献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别。
既要低头走路,又要抬头看天。后一句,在职场中往往更重要。
了解完了三种人,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两类人的思维,即老板的思维和员工的思维。
员工大部分都是打工者的思维,奉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老板的思维都是“奉献者”思维,他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跟他一样无私奉献。
老板最讨厌的就是偷懒者,心想这种人迟早得淘汰掉。
那打工者呢?他/她也就那样吧,没什么前途,整天混日子。
那奉献者呢?老板每天见到你都感觉欠你2000块钱一样,这2000块钱将一直牵动他/她的心,因为他/她觉得亏欠你。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她就一定会想办法补偿你,因为他/她怕你炒他/她鱿鱼。
所以,新员工首先要换位思考,运用逆向思维重新思考成长的底层逻辑。
有人说,你是不是在帮老板给我们洗脑啊?不是,因为我不是老板,我现在也是一个打工的,只不过我是众多“打工者”中的“奉献者”。
我只是想分享一下我真实的成长经历,真心希望能够帮到快要就业或者正在职场打拼的“小白”们,加油!希望你们在职场能够快速逆袭!
如果要说“洗脑”,其实我不是在给你“洗”,而是在给众多的老板们“洗”。
我希望老板朋友们能多关注一下你单位里那些善于学习、勤奋上进和甘于奉献的“小白”们,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你公司的明天!
我是认知体系架构师——奇点!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个喜欢和关注!
如果你想建构自己的商学认知体系,请点击我的文集《奇点·原创连载——三分钟商学院》。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