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时间管理51)

2017-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飞鸣的海燕
晨间日记(时间管理51)

2017.3.28 四月初一  周二 武汉 晴 10-23

叶老师时间管理第51集

最近几讲我们一直在讲“反思”这个话题。

在前两讲中我们谈到了:如何将想法转化为行动,以及反思的3个问句。

想法和杂事,是不可以被管理的,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有行动,通过反思的那3个问句,我们就可以把它们转化为行动。

上面说的“反思”,在易效能的理念中,我们也常把它称为“明确意义”。

那么今天这一讲,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一个理念就是: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很多人都会列清单,但在易效能看来,大家所列出来的往往都是杂事。

把杂事进行分类和整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好比你要整理非常杂乱的汽车后备箱,有车的人都知道,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大多数人整理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懂分类,不懂“明确意义”,所以大家的整理就仅限于把东西归归位。

那么今天教给大家这个正确,并行之有效的整理做法: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条理,通常指的就是分类;

意义,通常指的就是筛选。

当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脑子突然蹦出的新想法,我们要非常快速地把它记录下来,不能花太多时间在新想法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在当下。

我们只能把1%的精力,用来做收集。

等我们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杂事清单”时,我们就会发现:

有些事情可能是眼下紧急的,我们需要尽快处理;

有些事情非常重要,我们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一定要完成;

有些事情不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删掉了;

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有考虑清楚,暂时放入“将来/也许”清单吧......

对事务明确意义就是要:删除不需要做的;暂时保留还需要酝酿的;待办的就放入日历和情境清单中。

明确意义意味着我们要进行选择与取舍。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讲: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不需要自己做。

同时,还有大量的事情是我们暂时还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做,或者在等待时机做的,例如:有时间就除除家门口的杂草,有机会就去坐坐热气球等等,这些都是可做可不做,又不紧急的事。

把这上面说到的两类事务去掉,剩下的就是你的承诺。

有截止时间的承诺就放入日历;

没有截止时间的承诺,那些需要根据你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务,就统一放进情境清单。

为什么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呢?

因为人活一生,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只能做重要的事。

所以我们需要对每件事进行思考和评估,在明确做它的意义之后,把那些不重要的删除;把暂时没时间做的搁置。

剩下的事情就是必须要做的。

这时我们再把这一项里的事务进行更严格的分类,分为日程事务和情境事务。

日程性的事务一定是少的,而情境性的事务一定是多的。

情境性的事务还要进行进一步细分,比如分为:在家、办公室、外出、电脑旁、等待......

这样当我们处在具体的某个情境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快速地调出清单,并进行处理。

当然如果大家是靠纸笔记录,没有用很专业的软件,要快速调出自己的情景清单怕是不容易。

但是如果你每天的事情并不多,你的生活已经很有规律,例如:

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是溜溜狗、做做饭,看看孩子,那么这一系列的技术你都用不上了;

而如果你是某公司的高层,你大量的事情都可以委托给下属,你每天的工作只是去公司溜达溜达,偶尔开个会,那么你可能也不太需要这些时间管理技术。

但如果你是一个正处在创业期或者成长期朋友,亦或者你是某公司的中坚力量,在职场中你每天有大量的事务要处理,那么,我们的这套系统对你来说就会非常非常有用。

而如果你是一个崇尚极简生活方式的人,我们这套系统也可以用简化的模式去运行。

今天这一讲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是: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不要急于动手直接去做整理了。


反思:

1.今天的观点很重要,先有意义后有条理。其实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收件箱整理。但是还是感觉很难及时的把头脑里的想法记录下来。我可能只是做到了每日清单。对事件的分类和思考,远远不够。导致我一直想用,易效能的方法去实施不下去。或许也是没用模版的原因吧!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加深,我对意义的思考,并不着急去做整理。

2.这几天的身体,继续在咳嗽,尤其是夜间,几乎要咳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睡,导致每天早上只能6点半起床。幸亏有妈妈在这里,照顾我们做早餐,我才有时间写晨间日记,这两天的跑步瑜伽都停止了。希望自己的身体快快恢复健康。

3.效率的提升来自精力的管理,这个观点也太重要了,目前我在做换食,为了减少痛苦,我决定还是喝一点中药,减轻咳嗽的症状,保证精力的恢复。

4.番茄工作法太有必要了,让我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我现在学习的灵性课程也是让我们保持专注和觉察,如果我们不能活在当下,专注力上,效率自然无法提升,这也是一种很棒的练习觉知力的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