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喜欢的事,能带来什么
这是萌子有话说的第144篇日更
我的人生,以三十岁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三十岁之前,我循规蹈矩的生活,上学,工作,买房,结婚,交际圈仅限于同学和同事;三十岁之后,我开始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学心理学,写公众号。这些事,既带不来名利,也无法确知未来能达成什么结果,我只是喜欢,就去做了。做我喜欢的事,不管是什么理由,归根究底是为了自己高兴。可是我没想到,我的人生因此惊喜不断。
01
无数次擦肩的人,相识是早晚的事
帝都辉友群的群主,是我的校友。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只是通过朋友一炜得知,群主也喜欢心理学,于是我主动去撩了这个长腿妹子。因为都是心理学爱好者,也都系统的学过心理学,所以越聊越投机。在看群主的简书文章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群主的毕业照,背景是熟悉的校园一角,于是确认是校友无疑了。
有趣的事在后头,一次与群主聊天,提起学校四大名嘴之一胡邓,他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件趣事。群主说太巧了吧,同样的事她也在胡邓的课堂上经历过。鉴于这样的事不太可能发生两次,可以确认我们曾在同一时间同一间教室听胡邓讲课,只是彼此不认识。后来又提到毕业后我们都经常回学校的口语角,在口语角有哪些有趣的见闻。我不禁想,我们可能在口语角数次擦身而过,但还是彼此不认识。
我们还有其他一些相似的地方,我们都在金融街上班,我们都认识辉哥,我们都参加过辉友群面基。但在一炜提及群主也喜欢心理学之前,我们并没有任何交流。心理学是一个契机,让无数次擦肩而过的人,终于能遇见。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心理学会给我带来这样的奇遇。
02
吸引力法则,谁说同性不相吸
与女孩Joy认识,是因为我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人生没有标准答案》。Joy第一次和我聊天,就提出了关于文章内容的不同看法,很是犀利。后来因为我们的那次交流,我又写了一篇文章《认知盲区》。
Joy业余时间学萨提亚心理学,有一天,Joy把她在简书上写的学习体验文章分享给我。我一口气读完,如获至宝。在与Joy讨论文章内容的过程中,Joy详细的阐述了萨提亚心理学中对资源的看法,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醍醐灌顶。后面的几天时间,我一直在思考Joy文章的内容,竟然解开了困扰我20多年的心结。
我对Joy说幸亏遇到了你,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Joy告诉我,正是我的文章让她产生了写作的念头,而她的文章又启发了我,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吧。
其实我写公众号的初衷,一是为了我手写我心,二是为了帮助受情绪困扰的人,并没有想从中获得什么。然而这件事让我明白,即使是抱着无所求的心态做事,我们的给予终将以某种形式获得回报。
03
爱上你的城市,只需要一个爱好
学心理学之初,对于这一行的前景有很多忧虑。心理学到底要在我人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职业?爱好?我也说不上来。后来认识了Silvia,她告诉我北京的心理学资源是最丰富的,这个城市也是心理咨询师的集中地,在这个城市做心理学相关的事情,是最合适的。
果然,接触心理学的时间长了,我越来越认同Silvia:心理学排名靠前的学校大多在北京,很多机构举办的心理学沙龙和线下活动也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才有,与此同时,北京有一大批对心理学有热情的人。每逢周末,参加活动,或约上一样爱好心理学的朋友聊聊学习心得,真是不亦乐乎。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讨厌北京,交通、空气我都讨厌。心理学让我重新爱上北京,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资源,也因为在这里我所遇见的志同道合的人。
“无用”的爱好能带来什么呢?新的认知,新的链接,新的体验。每天早上我睁开眼,都迫不及待的想投入这生活,因为我想知道,今天又有哪些惊喜在等着我。

萌子,金融科技从业者,心理学爱好者,日更践行者。
萌子有话说,一个专注情绪管理和自我提升的公众号,每天的七点四十五分,准时与你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