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小时候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长大之后的目标。七八岁的孩子,根本不清楚“目标”二字的真正含义,不理解它的厚重。但我们依然很郑重地对待这件事,在本子上一笔一笔重重地写下长大后自己的模样。长大后,我们早已忘了小时候写下的是什么,但是我们依然还会时不时像小时候一样写下自己的目标:长期的、短期的,关于工作,关于爱情,关于梦想。那么,我们如何让这些目标都实现呢?如何成为心中那个厉害的自己呢?让《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来回答你。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采铜,心理学博士。他的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和创造成功7个方面阐述了一个厉害的人需要的必备技能。下面让我们逐一拆解这些技能分别是什么,我们怎样能获得这些优势。
01 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上班时间解决工作问题已是手忙脚乱,下了班拖着一身疲惫到家立马就瘫在了沙发上,根本没心思去享受生活。就算有多余的精力,我们也用来刷手机玩游戏了。所以往往工作做的一般般,生活也不尽如人意。
要想让工作高效生活有趣,我们需要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工作要快、生活要慢。作者首先强调了要郑重对待时间。“郑重的态度是指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地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梁漱溟先生14岁时开始有奋力读书和钻研学问的自觉,尽管体弱多病,仍终日不敢懈怠,最终只有中学学历的他在24岁登上北大讲台。
我们觉得一件事很累,是因为我们没能专注的投入其中。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创立了“心流(flow)”一词,它指当我们对一件事全情投入,心无旁骛,那么我们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会享受做事的过程,会获得很大的满足。工作的时候,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开小差,完全投入其中,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一项一项专注处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整个过程变得轻松。
对待生活,我们要采取慢的态度:享受一杯咖啡,驻足欣赏月光,窝在沙发里看一下午的书......这些慢动作的事能够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而且,根据《认知迭代》观点,当人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时,创造力是明显提升的。所以,快慢结合的时间观不仅不会耽误工作,还能促进它。千万不能借口工作太忙而忽略对生活的享受。以损害生活为代价的工作态度是不可取的。而且你会发现,那些不能享受生活的工作者往往工作也是做不好的!
02 你凑合了一个选择,就凑合了整个人生
学财务的都知道,四大是每个想做审计的人的终极目标。我在进四大之前在local所待过一段时间,但是我知道自己心中有个小鹿,它不断提醒我应该去四大。为此我在工作之余拼命备考CPA,放弃了一年52个周末和国庆端午等各种节日,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当我最终拿到四大offer的时候,才觉得我没有辜负人生的某个阶段。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诸如行业不是最喜欢的、公司不是最想进的、对象不是最理想的等问题,大部分人都选择妥协,不仅因为畏惧与懒惰,还有对自己之前付出的不舍,忘不掉“沉没成本”。总觉得自己已经在一个行业、一份工作以及一个凑合的恋人身上耗费太多精力,不甘心放手。但是亲爱的,如果你现在不放手,那么你将一辈子都耗在那个你不满意的选择上。我不要你的临终遗言是后悔没有追寻最好的,我要你心满意足,要你活到淋漓,要你拥有的都是你能选择的最好的。
忘掉沉没成本,抛弃胆怯与懒惰,为最好的选择做准备。
03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A和B都是我的同事,他们跟我一届,并且他俩都有当CPA讲师的目标。A每次跟我说的时候都是相同的句式“我想......但是......”,要么嫌自己工作经验不足,要么嫌自己没有讲课经验。B在跟我说了一次之后就再没提过当讲师这事。之后不久,有一天他突然要请我吃饭,说自己拿到了第一笔讲课费。what?这么快?原来他在确立了目标之后就开始投简历、试讲,现在已经是某著名的注会培训机构兼职讲师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梦想大小,而在执行力强弱。大部分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总是犹犹豫豫龃龉不前,一定要等到做好万全准备再开始。但是,不管我们提前做了多少功课,总还有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以及未能搜罗全的信息,那我们要一直等下去吗?
你还有哪些想做很久却还没开始着手的事?立马去做吧!
04 学习的终点是调用
电影《后会无期》带火了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我们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因为我们从没真正调用过那些道理。
公司去年的年会上,一位合伙人跟我们分享了他维护客户关系的一个技巧:充分调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跟客户谈判时,他总会有意问对方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然后聊对方的兴趣点。谈签约与合同事项的时候大家往往都是严肃的,在商言商,不带半点感情。但你如果能在这时候聊聊对方的兴趣爱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效果就会很不一样。所以,我们这位合伙人一直是客户关系维护做的最好的。你看,当你懂得了调用,连兴趣爱好都可以帮你拿下大客户!
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并非取决于你学习了多少、记忆了多少,关键在于你能调用多少,是否能让这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知识付费的当下,学会调用知识对个人成长来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技能。
05 大脑“断舍离”,为思维拓展腾出空间
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每天从清晨起床开始,手机就开始“嘀嘀嘀”,各种app推送消息,占满了屏幕,也塞满了我们的大脑。其实这些消息大部分对我们都没什么用处,反而不断地干扰我们的思考。为了更高效地获取信息,作者提到了以下三点:
1、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2、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3、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我们能从众多鱼龙混杂地消息中快速筛选出高质量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释放大脑空间,为思维的拓展留有余地。
06 避免无效用功,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在《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这本书里,作者提到长寿时代的变革之一就是:“员工更少但通常更专业的企业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增长点”。企业如此,人也一样。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备一项突出的优势,你只有在某个领域更专业更无可取代,你才能赢得未来。
本·霍洛维茨准备聘用马克·克拉尼担任销售主管时,几乎遭到了公司全员的反对,理由是马克·克拉尼形象不够(颜值低)、背景不够(非名校毕业)、不懂社交等,但是本·霍洛维茨依旧聘用了他。为什么?因为他有无可取代的销售业绩和履历。
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和我们说要扬长补短,千万不能因为一门课不及格拖了自己后退。政治课本里甚至搬出了“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补充短板的重要性。但是,当你进入社会,木桶原理就不适用了。你吭哧吭哧将自己的短板提到了平均水平,别人却已经在自己的专长领域做的风生水起实现个人高效成长。与其如此,不如避开你的短处,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做到极致。
07 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互联网时代,想要复制成功太容易了。以网红为例,十个网红中大概七八个都有淘宝店铺,网红走的圈钱路如出一辙。但根据最近接二连三爆出来的网红被封、网红被罚的消息,我们知道:能够快速复制的成功也是最容易被干掉的。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靠复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这些塑造了你独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不需要模仿他人,活成最好的你自己,你就是成功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我们终其一生付出了所有努力,最后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丢掉了自己本来的模样。这不是成功,这是傻逼。
活成你自己最想要成为的样子!
以上便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传达给我们的七个方法。希望你我都能将其内化己有并灵活调用。“厉害”这扇大门等着我们一起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