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仪式感花的那些钱,有多少是智商税?
嫂子四岁的女儿过生日,全家在饭店吃饭,花费超过一千块。看上去真是一件小事,花费也不多。可俗话说,穿衣吃饭看家当。哥哥一家四口在省城生活,无房无车,两个孩子读幼儿园,嫂子不上班,所有的花销都指望哥哥不到三千块的工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还要这样花费,我不禁提出疑问。嫂子倒是不计较我的直接,反而用悲悯的眼光看着我:‘生活就是需要仪式感!不然日子就像一杯白开水,有啥意思!网上那些文章都是这么说的!你呀!攒着钱不舍得花,生活没有仪式感。太可怜了!’
原谅我是个脑子不好使的人,想了一会才总结出了嫂子的观点:仪式感=高质量生活=多花钱。前半部分的等式我完全同意:生活需要仪式感。可是后半部分是怎么得出的?仪式感和多花钱有什么关系!
生活需要仪式感吗?答案是必须的必。多少年以来,像我们家这种普通老百姓一直在挣扎在生存线上,满足全家人的温饱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哪有时间和心情来做什么仪式!有一次奶奶让我把我从小玩的小皮球拿给堂妹,深受“小资思想”毒害的我想拒绝:这是我小时候极少数的玩具,象征着我的童年,是我的回忆,不能拿给别人……奶奶的回答是:赶紧去!什么象征不象征!你这么大了还想玩皮球啊!我只好把皮球又清洗一遍然后拿了过去,只是堂妹玩了两天就把它抛到一边了。看着我心爱的玩具瘪瘪地躺在垃圾堆里,那一瞬间,我感觉童年的回忆彻底退出自己的生活了,再也没有地方去寻找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了。
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所以生活需要铭记,需要装饰,而仪式感就是那些装饰品,也许没有实际用处,但却能让生活变得很美好。
所以嫂子给孩子过生日的心情我是完全理解的,甚至是羡慕的,因为自己缺乏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不愿意举办一些仪式来提高生活的质量。可是,仪式感就等于花很多钱吗?
同样是给孩子过生日,花一千块吃顿饭是仪式,那妈妈亲手炒几个菜就不是仪式?爸爸妈妈陪孩子在公园的草坪玩一下午,没有花钱更不算仪式了吗?仪式感=多花钱。这个观点从何而来?嫂子的话点醒了我:网上的那些文章都是这么说的啊!原来是被网上的那些毒鸡汤洗脑了!多花的钱不是仪式费,而是智商税啊!
对于女人来说最大的仪式莫过于结婚,于是乎,从婚纱、拍照到婚宴,这些成为新郎们噩梦的同时也成就了婚庆行业的红火。结婚举行仪式是本无可厚非,错就错在姑娘们颠倒了主次,认为怎么嫁比嫁给谁更重要,而且会认为以后所有的日子都会像婚礼那天一样,阳光灿烂,花瓣飞舞,而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小公主!所以,一边是看不出来是姑娘自己的婚纱照,一边是节节攀升的离婚率。
是否被忽悠而多花了钱并不是单纯又数目决定,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两个姑娘同时结婚,都花了十万左右,一个租用了北京原恭王府,宴请宾朋好友。一个购买了手工婚纱,带着化妆师去了巴厘岛。租用恭王府的姑娘父母是高知,自己和丈夫都是国家击剑队运动员,宴请的宾客不是著名运动员就是国家干部,租用恭王府刚好符合这个要求,费用小两口自己承担也完全可以承担,更别提姑娘还利用自己著名运动员的身份拉来了免费的婚纱礼服赞助。去巴厘岛的姑娘是县城里的小护士,丈夫是银行小职员,双方父母都是勤劳节约的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这些婚纱和照片带来的甜蜜和负担到底哪个更多些!
姑娘们之所以被那些网文洗脑,只是因为想过上质量较高的生活。这个目的一点都没错,只是多花钱并不能实现这个愿望。 知乎上曾有一个姑娘求助。她说自己家庭学历和长相都是中等,但自己对红酒,珠宝和各类奢侈品都很了解,如数家珍。问她还要再懂些才能进入上流社会?答案很简单:赚钱!上流社会用着奢侈品,但用着奢侈品不代表就是上流社会。想想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西装搭旅游鞋,衣服标签都不撕……这简直就是大写的土字!可是谁能否认他们的财富和地位!有个答案解释得更具体些:决定你社会地位的是你能生产什么,而不是你消费了什么!
所以,各位小仙女们,仪式感是需要的,它能让平淡的生活更加精致,但仪式感和多花钱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没事时静下心来想想:你为了仪式感而花掉的那么多钱,到底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你的生活质量?有多少是花的有所值,又有多少是被忽悠而交的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