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晶新版《倚天屠龙记》改编的问题全面分析
关于王晶新版《倚天屠龙记》改编的问题全面分析
文 和运超
2022年春节,由王晶编导的新版《倚天屠龙记》电影上下集终于和影迷观众见面了,很多观众都一致认为王晶炒冷饭到了一个死那啥啥不怕烫的地步。
这些年隔三差五就会有金庸剧出来,谁又能怪王胖呢?这一次《倚天屠龙记》结果是全新的重拍,根本不是之前号称的接续李连杰版的故事,笔者就详细说一说关于王晶和《倚天屠龙记》的方方面面。
林峰版张无忌一、演员阵容:总体过于老态,女配不给力。
王晶推出的阵容,由于有邵氏、无线两大子母公司投资,自然离不开大批无线演员,也不全是演员不好,主要妆容设计太敷衍,暴露了年纪偏大的缺陷。比如骆应钧的鹰王就是“爷爷辈”,神态苍老一些说得过去。可方中信就真让人失望了,任何版本的光明左使杨逍都是不可能这样老态龙钟,方中信居然须发花白,完全没有潇洒的状态。
开场亮相的张翠山,古天乐一副力不从心的疲累感,全场木讷的表情,憔悴的眼神令人特别不舒服。徐锦江的狮王是再度重演,更加是一张老脸。实际从年龄状态,完全可以让徐锦江挑战当年一贯的港片反派形象,只不过徐锦江恐怕不愿意重演坏人了。
戏份较多的灭绝掌门,梁铮当年是一流侠女范,至少不亚于杨丽菁吧。看过《黑猫》的相信都不会质疑她能够胜任狠角色。按理说梁铮对灭绝的塑造不算大问题,依然是妆容老态实在有损观感。
这些配角演员的劣势,全被敷衍的化妆和夸张的服饰放大了,这是第一大直观问题。
其次再说小昭和周芷若两大网红脸,年轻的云千千、邱意浓根本撑不起戏。
小昭的活泼喜感是沿着旧版邱淑贞的路子设计。下集揭示出她的卧底身份,小昭并不是单纯的恋爱脑和傻白甜,曝光身份这一场戏很突然,云千千的表现明显不够力度,背着屠龙刀朝紫衫龙王跑,这种刻意制造的生硬反转在这部片不止一点。接下来她的黯然离去,在情感的渲染方面也力度不够。在下集故事里,她和张无忌的互动非常少,这种生拉硬扯的节奏非常敷衍。云千千这种新人要想让小昭这个角色成功,功力远远不够。
云千千版小昭周芷若也是一个道理,新版改动最大的是这个角色。这一次既恢复周芷若的重要性,又真正使她成为受张无忌伤害而走向对立的悲情人物,邱意浓根本难以胜任。
前期的周芷若真的需要“看脸”,要有一种惊艳效果迷住张无忌和宋青书,假如演员的外形稍逊,就需要演技辅助。当年旧版电影黎姿也是美女,可戏份很少,她就靠演技辅助(就算去掉故意诱惑张无忌部分也能看出黎姿对人物的言行举止有一些设计),对比邱意浓在峨眉派的场合,她往往只是傻站着,实在是很糟糕的表现。
下集非常重要的一场戏,灭绝逼迫周芷若发誓,这是人物性格变化的转折点。照王晶的改编,这里最有发挥空间,假若换一个优秀的演员,新版的周芷若恐怕能够压倒赵敏,赚到观众认可。王晶对邱意浓是厚爱的,并非故意让她演一个黑化魔女,确实是女演员的演技火候不够。
周芷若的心机之深根本不亚于赵敏,这一点王晶从旧版对角色的大改就看出了,她来自底层社会,所以会伪装。周芷若承受灭绝逼迫的确想拒绝,但得知倚天剑、屠龙刀的大秘密后也爆发了野心,这是只有峨眉掌门才知道的独家秘闻。周芷若可以仰仗和张无忌青梅竹马的渊源,稍微施加影响去得到两大宝物。倚天剑本属于峨眉,屠龙刀就在张无忌或谢逊手里,凭借她的机智,确实很容易就能成为天下无双的人上之人。
小说还曾写韩林儿称赞周芷若不光能当教主夫人,将来还要当皇后娘娘,周芷若简直甜到心里,非常受用(连载版的周芷若是周子旺之女,这方面心思更明显,和张无忌一起时有不少对“宏图大业”的讨论)。电影高度浓缩,不管对人物怎么改,想要诠释周芷若的变化,一般演员的确很难驾驭。王晶对周芷若的改编,也不是单纯的情感背叛,周芷若利用宋青书、受成昆诱惑,她是有通过峨眉达成个人野心的意图,偏偏邱意浓只会干瞪眼的表演就非常尴尬了。
再看林峰的张无忌,作为一部武侠片,张无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打”,他是靠打才成为明教教主,靠打救出六大门派化解恩怨,靠打救出义父谢逊……这个人物的动作戏完成不好是绝对不行的。王晶当年之所以喜欢李连杰,除了有票房号召力,最大的称赞就是李连杰的动作戏真好看,各种器械工具在手里都非常帅气,没有第二个动作演员可以媲美。
林峰只有靠演技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然后才谈得上特效助力。偏偏这一版张无忌的问题确实在表演,王晶再次改动了张无忌的人设。林峰对角色的诠释多少有点无所适从,不能全怪他演得不够好,下面谈改编时再说。
全片完成度最高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文咏珊的赵敏,一个就是释行宇的大反派成昆。赵敏也放在下面改编时和张无忌一起说,这里先说成昆。
释行宇是有功夫底子的演员,他就是符号化的反派,一心投靠朝廷,借助其势力达成消灭武林各派。表面上对赵敏和王府上下恭顺,私下暗中部署,差一步就成功。这一次他的对手演员都没什么功夫,释行宇的打戏没有发挥余地,反而靠假惺惺的微笑表演撑起了成昆,作为一个港片模式化的坏蛋几乎没有吹胡子瞪眼,大部分时候是慈眉善目的笑容,的确是一个意外。
二、情节改编:看成赵敏是真正主角勉强顺畅
王晶新版的改编倾向塑造女性角色,对张无忌的男主角是损害非常严重的,所以林峰的演绎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
张无忌作为主人公的人生目标本来是为父母报仇,旧版对此夸大渲染,一度造成张无忌真的要走火入魔。新版改编,一来殷素素并非与张翠山同死,已经削弱仇恨的力度。二来殷素素还强调不要结怨名门正派,消解张无忌后来的行为动机。单纯偶然地卷入六大门派和明教的纷争,充当一个侠义形象。对于一部商业电影主人公强调行为“主动性”,避免“被动性”,对张无忌的塑造是很不可取的。
哪怕观众清楚张无忌要化解仇恨,也不应该一开始就让他忘掉父母的死,下集的张无忌完全再没有和武当派有什么来往(就万安寺救人一场戏也没多少交流),再不把冤死的张翠山当回事了。
再说男女情感,这方面王晶是尊重原著,但张无忌在情感方面同样是非常被动的,几乎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整个上下集,除几次关键时刻英雄救美他是主动出手,张无忌全程都被别人牵着走,这样的主人公实在要算失败中的失败,所以很多读者和观众都不太喜欢张无忌。
可金庸为什么会这样写张无忌?当年他本来就有避免过去《射雕》系列那种侠义模式,武功高强可以说出于自保,更重要是希望代入普通人视角,经过改动的张无忌资质基本平平无奇,身边的女人都比他厉害。修订时金庸重新考虑,张无忌的真正意义并不在武功,而在于后来的重要设定——医生。
张无忌治疗玄冥神掌是为了活命,金庸改动了原来在昆仑山吃火蛙祛毒,变成通过外科手术得到完整的九阳真经,少年时在蝴蝶谷学医的内容深化了张无忌的价值,最终他就是一个不断化解江湖恩怨的医生,明教教主这把交椅他坐不了,如陈墨评论张无忌说的,当明教教主干的全是自己私事,甚至都还干砸了——迎接义父回中土都把狮王搞丢。
王晶的改编把张无忌的形象符号去掉,再去掉父母之死的仇恨,整个张无忌形象根本就垮了,单纯剩下了感情线。问题是这方面张无忌也不讨喜,被当今观众普遍评价“渣男”。唯有调转视角,如果把把赵敏看成故事的中心,整个情节的驱动和人物塑造的逻辑就比较清晰了。
文咏珊版赵敏赵敏是六大派和明教恩怨的幕后推手,她是一个身怀雄心壮志的外族女子,在家中要争地位,在外要立功绩。上集演绎她的武林对立面,可以说是事业篇。本来赵敏每每看似要得手,结果遭到张无忌无心插手的破坏,张无忌给赵敏某种深刻印象。
下集是感情篇。赵敏故意约张无忌来大都营救六大派,原本是打算扳回一城。赵敏回到家中还当着父兄立下军令状,结果没想到很信赖的师父苦头陀是明教卧底,六大派被张无忌成功救走。赵敏在家中失去地位,变成孤家寡人。但是,她还想继续和张无忌纠缠,这时候就不再站在对立一面,她的确对张无忌产生钦佩和好感。接狮王的过程中被周芷若算计,但是赵敏冷静过后设法自救,就有拦住张无忌成亲一幕,几乎表明要抢夺张无忌的姿态。最后通过救狮王,当然是赵敏成功得到大团圆结局。
整个王晶的这一版故事,核心剧情全是围绕赵敏,从为了一番大事业,到失去功名之心发生转变,她发现张无忌是心仪对象,找回身为女子的内心需求,再一次主动争取感情,经历考验收获幸福,这一条情节线最为完整顺畅,所以,文咏珊自然而然成为全片最出彩的演员。
真要说不足的话,赵敏的转变设定还是非常偷懒,来自家族父兄嫌弃的设计根本说不过去,明显是故意做转变过渡。
三、关于《倚天屠龙记》的文化风俗和异域风情
1、元末中土明教的情况
《倚天屠龙记》塑造的元末义军兴盛在于明教,这不是事实,主流的义军是白莲信徒。因为白莲在元代中期被明令禁止,明教原则上并不受限制(小说写明教受官府针对是虚构的,至少在元朝大部分时候都没有),白莲先有反抗迹象,并推动成为义军主流。著名的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包括彭莹玉、周子旺,全都是白莲信徒,烧香聚众,头裹红巾。朱元璋正是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下属,而不是明教教众。
白莲的壮大巧妙就是传播中善于变化,并吸收其他教门的仪式说法充当掩护。起初是常见的烧香拜佛,后来提出尊弥勒,民间单独有弥勒教。再抛出明王救世的说法,韩山童、韩林儿父子被尊为大小明王。形成风潮以后,义军并不单纯属某一个教门,也就是说,不以白莲、明教、弥勒当时某种教门为单一组织(红巾声势之大,不仅元朝最后垮台是他们,还一度攻入高丽,王氏高丽的覆灭也是红巾,为此李成桂借驱赶红巾的机会上位,这才有了李氏朝鲜)。朱元璋后来取代韩林儿,明的字号应该是他把自己装扮成明王救世的象征,而不是什么明教。
小说中除了明教传入中土的由来,其他细节基本都是虚构。比如宋朝方腊和元末情况相似,方腊的义军中也吸收明教信徒,但方腊并不是明教中人,更不是什么教主。
还有一点,明教传播实际以东南沿海为主,所以浙江的方腊,江淮地区的义军,包括福建才是主要地区,元朝在泉州还设有管辖外来教门的机构。金庸生长在浙江,对此自然比较留意。
当时西部地区如昆仑山一带接近西域,明教的影响是在元朝之前。从唐末回鹘西迁才是明教在西部兴盛的阶段。随后西辽时期的契丹部族对各族习俗宽柔,但伴随西辽衰弱,西域花喇子模的强大是回教为主(成吉思汗西征之前),没有回教化的回鹘部众局限于高昌、哈密一带。而河西地区受党项西夏打散的回鹘也有一部分,总体在西部的明教影响是不断衰弱的。
那么,金庸设计明教总坛在昆仑山处于中衰是合乎元朝的大背景,但明教的成员由来(在西部其实是回鹘为主,汉人是少数)和中原的具体联系,距离真实历史还是比较脱节,当然作为小说不是大问题,仅仅是一些背景缺陷。
2、赵敏家族的蒙古身份
从《射雕英雄传》开始,金庸对蒙古的历史下过一番功夫,但从《倚天屠龙记》来说,赵敏和汝阳王府的背景也有些小瑕疵。
小说写汝阳王的封号是虚构,但察罕帖木儿毕竟是真实人物,赵敏兄长王保保也是。这一家人实际不是蒙古族,而是西域的乃蛮部,以元朝习惯说是色目人。历史上的察罕帖木儿是死后追封为颍川王,依据三国时著名的颍川郡,正好是中原汝南一带,古代地理是山南为阳,因此,金庸在小说里改称汝阳王。
察罕帖木儿一家人基本在中原生活,依照史实,剧情就不大会集中在大都了(察罕帖木儿主要的使命就是平息因修黄河引发的各地动荡,韩山童、刘福通主要都是被察罕帖木儿围攻),赵敏和王保保从小偏汉化。过去还传说王保保是一个汉人,从小被察罕帖木儿收养,并不是事实。这是明朝建立后,针对王保保在河西长期对抗,发檄文来黑王保保。家族碑铭表明他的父系血统为伯也台氏,母系是乃蛮部,他的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
小说写赵敏的郡主封号为绍敏(连载版赵敏叫赵明,封号绍明郡主),不大符合制度,且有点像死后的谥号而不是封号。元朝次一级的郡王郡主一般是郡县封号,像汝阳王或颍川王都符合郡县名称,这是靠谱的。赵敏真得封号按说不会是莫名其妙的绍敏郡主。
元朝确实也有过不按地名册封的王公贵族,比如权势熏天的燕帖木儿生前封太平王,毕竟属于特例。赵敏这个小丫头何德何能享受这种违背传统规制的特例?金庸应该是为赵敏的名字做了一点设计,小说的说法是方便她在中原活动,其实就直接取汉名,身穿汉人衣装,在元朝来说根本不会因不合规矩体统受到非议,蒙古元朝在文化包容方面几乎是历代之最,大体上非常宽容。
3、武当派的历史背景
《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对传统名门正派似乎唯独对武当有一些好感,小说设定武当算正派“新秀”,虽然有宋青书的变质,那主要为了和张无忌产生剧情矛盾。如果立足于历史,武当从道教传承来说,依然是属于射雕故事中戏份很多的全真派,金庸没有在《倚天屠龙记》再提全真派,显然是要重塑一个道教门派的新形象。
元末明初,全真在北方受到其他教门冲击,开始南迁传播。金庸写《射雕》《神雕》的终南山名气非常大,虽然是和王重阳有渊源,从建立门派角度看,全真教和终南山半点关系都没有。王重阳就是年轻时在“活死人墓”修炼,之后就离开终南山各地传道,死后才葬回终南山脚的某个村庄。徒子徒孙在终南山修重阳宫是作为纪念,元朝的全真教中心一直在燕京大都和河北、山东。明朝初年因朱元璋和朱棣对武当山重新确立地位,到今天这里都是全真道教的中心。
4、波斯明教的背景
小说写波斯明教的情况同样属于想象,也有一定依据。比如三使者和十二王,只不过名称并不完全符合摩尼经典。包括贞洁的概念在正统摩尼教确实是核心戒律之一,火刑处罚也是西方中世纪阶段的一项老传统。
蒙古旭烈兀西征后,阿拉伯的黑衣大食不复存在(波斯从唐朝高宗武后那会儿就被大食占据)。旭烈兀的地盘被忽必烈封为伊利汗国,曾孙合赞汗时再次推行回教。大食和波斯地区前后已有六百多年的特殊积淀,蒙古为融入各地百姓,几代伊利汗王下来还是接受了当地回教习俗。虽然波斯曾流行摩尼教,到元朝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
这一点可以对比更早一些的琐罗亚斯德教,今天很多人以为就是中华史书上的祆教,俗称拜火教,实际不完全相同。拜火仪式是祆教,摩尼教或明教是崇拜光明和智慧,仪式上并没有直接证据是拜火。而琐罗亚斯德是读经,没有偶像崇拜,两者是有区别的。波斯的琐罗亚斯德信徒在后世都基本离开了,辗转分散在印度和东南亚。
但是,《倚天屠龙记》写波斯明教来中土的阵势气势磅礴,各种战船都来到东南海岛,读者肯定感受不到摩尼教在西方已没落的迹象,也不受元朝水军对入境船只的控制。按说金庸原本还是参考史实来设计波斯明教,依然写着写着就脱离史实了。
四、当年李连杰版《魔教教主》为什么没有续集?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一说,就是当年李连杰版的《魔教教主》究竟为什么始终没有拍续集?
回顾90年代初的大环境,以王晶、李连杰的身份和影响,不管是一早就计划上下集,还是一部一部续拍,按说都不是问题。当年内地金庸戏和武侠片盛况空前。1993年《黄飞鸿狮王争霸》是以大片形式内地公映,《倚天屠龙记》也得到内地方面合作,当时算一部合拍片。
1994年,内地推出全套正版金庸全集。就算《魔教教主》票房失利,也根本不存在拍了续集没人看。否则,影迷不会把“大都见”当成一个念想。多年以后再来看,“真相始终只有一个”——就是改编定位出现难题。
很多影迷津津乐道李连杰版的张无忌是魔化人物,打算做一个看点来设计。之前王晶魔改《鹿鼎记》尝到甜头,《倚天屠龙记》想更进一步大胆尝试,大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改动太过,无法再续。
前面已经提及,张无忌的暗黑心理早在连载版小说就涉及过。王晶采取无厘头的方式来演绎,李连杰之前就跟王晶拍过《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借李连杰和徐克合作黄飞鸿热度。《倚天屠龙记》同年还有类似的《方世玉》两部,李连杰对港片的娱乐方式也没有意见。
邱意浓版周芷若问题的要害在于王晶又再重复金庸当年连载版时的覆辙,金庸自己写着写着也逐渐调整了张无忌形象,修订小说时进一步为他的转变进行铺垫。顺着张无忌暗黑路线塑造,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不过就是另外一个武功更厉害、更年轻一些的阳教主罢了(连载版叫杨破天)。
之前徐克改编《笑傲江湖》也很夸张,但原著厌恶江湖纷争的主题没有变,令狐冲的性格本性也没有变。王晶改《鹿鼎记》也是,韦小宝成武林高手不排除有周星驰痴迷功夫,喜好添加动作元素的影响。但韦小宝的人物基调大体没有太离谱,片中的人物卡通化的调子本来就是原著的特点。
《倚天屠龙记》在故事基调,主人公人设两根支柱上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不论香港还是内地的观众,很难不质疑编导的动机,这和王晶被调侃的低俗喜剧风还真没有多少关系。就算《魔教教主》勉强说得过去,后面的故事怎么处理?王晶很难再自圆其说。
1、 张无忌是以魔教教主身份带明教高手去推翻朝廷?他的野心不断膨胀,最后成了新的武林公敌吗?再次重复阳顶天的人生悲剧?肯定不合理,甚至很无趣。
2、 张无忌凭借强大实力如愿以偿当了皇帝?当然更加荒唐。
3、 张无忌受到挫折,小昭离开,与赵敏合作化解执念,几乎是这个故事唯一行得通的路子。
所以不是王晶不想趁热打铁拍续集,因为第一部已经失利,就算把张无忌的阴暗性格可以延续使用,后面的情节走向很多夸张设想都站不住脚,他没法梳理出合乎情理的情节主线。
所以多年以后的重拍,号称张无忌比93年更如何如何的话纯粹忽悠观众,王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回到原著的基调去改动。当年的《魔教教主》作为一种尝试,根本早把后来的出路堵死了。